我們生活的大千世界里,有一個色彩斑瀾的收藏天地,對有的人來說,也許很陌生,其實,每個人都能擁有廣闊的收藏天地。比如,您收到了一封信,就細心地把郵票積累起來,開始集郵;偶爾得到了一枚過去使用過的錢幣,然后興趣大增,四方尋覓,開始集幣;整理家中的物品時,發(fā)現(xiàn)了各式各樣的毛主席像章,深深地被吸引,就開始了證章的收藏……在我們生活的周圍,只要你做個有心人,就能步入這個看似“神秘”的收藏天地。
有不少人感到奇怪:收藏有什么意義?其實我們靜靜地回想一下,就會明白;人們經(jīng)??吹降囊恍〇|西,隨著時間的流失正在悄悄地從我們的眼前消失,若干年后,再尋覓就困難了。比如,文革時期的毛主席像章、語錄本、小人書,以前每個家庭不下數(shù)百個、幾十本,現(xiàn)在就不知遺落何處了?小時候,踢毽子用的方孔銅錢,隨處可見,現(xiàn)在要找,真的很難;老一輩留下的一些壇壇罐罐,隨著幾次搬遷,不是殘了,就是扔了,或是賣了,根本再也找不到它們古樸古美的身影……當我們在參觀收藏展覽時,在路過古玩市場時,驚奇地發(fā)現(xiàn),其中的一件或幾件自己也曾擁有過。這說明,喜歡收藏的人,不僅在收藏歷史,同時還可以彌補由于時間的因素造成的遺憾。如在集郵界中長期爭論的清朝大龍郵票何時發(fā)行的問題,若當時有人收藏大龍郵票發(fā)行的首日封,就能找到確實無疑的答案。在考古發(fā)掘中,伴隨著件件文物的出土,當時的一枚古錢,會幫助我們確定文物的年代。這樣的例子很多。
另外,收藏在個人的學習和生活上也有很大意義。有許多青年學生喜歡剪報,把過時的報刊上登載的文章,分門別類地剪下來,粘貼在剪報本上,一則可作為課外學習的輔導(dǎo)資料,二則遇到寫文章、出板報、參加智力競賽時,也會成為好幫手;有些學生很留心珍藏自己
學習過的課本、練習本以及每學期的學習成績單,至了工作崗位之后,看看這些“收藏品”,回顧自己在求學道路上前進的“足跡”,是回味無窮的。由此聯(lián)想起,如果父母親做有心人,收藏子女從出生開始的每一段照片,特別是幼兒啼笑、趴坐時的情景以及讀書、系紅領(lǐng)巾佩團徽不同時期的照片,又是多么有意義呀!
更為重要的是,收藏有著顯著的社會功效。博物館是一個國家的歷史文化窗口,其藏品除了由考古出土的外,還有民間收藏者捐獻的,是一種補充。而民間收藏隊伍中的收藏品種遠遠比國家博物館多得多,并且富有特色,自成體統(tǒng),引起有關(guān)方面的重視和興趣。香煙廠為了編寫廠史,走訪煙標收藏者,詢問煙草工業(yè)發(fā)展史;電影制片廠拍電影,向火花收藏者借資料;鐘表廠為了發(fā)展新品種,走訪鐘表收藏者,欣賞古老的品種造型,以圖“推陳出新”;學校講貨幣起源課,經(jīng)常向錢幣收藏者借取實物……可見,收藏不僅為國家保存了歷史,還保存了文化,保存了財富。相反,不重視收藏,不懂知識,自己就會吃虧。北京有個工藝品門市部,曾以幾十元錢廉價收購了一只明代以前的古瓷瓶,因無人識貨,便以500元的價格賣給外國人。而這個外商一轉(zhuǎn)手,在美國競賣了50萬美金。僅此一事,足以說明文物知識要普及,民間收藏要發(fā)展,否則“有眼不識金鑲玉,錯把黃金當廢銅”的事還會繼續(xù)發(fā)生。國家已經(jīng)開始重視民間收藏,新出臺的《文物保護法》,為民間收藏活動的發(fā)展不僅開了綠燈,而且給了法律上的依據(jù)。
收藏,對社會有著很大的貢獻,對收藏者本人來說,也是一項頗有意義的興趣愛好,它不但為你打開知識之窗,得到美的享受,而且長期從事收藏的人,能養(yǎng)成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井井有條的良好習慣,培訓(xùn)毅力和增強事業(yè)心,同時幫助你走向社會,結(jié)識更多知心同好,提高交往朋友的能力。收藏還有一個最大的益處,寓教于樂,賦予你迷人的樂趣,在收藏天地中填充自己的精神世界。如今,收藏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可以走向市場,具有更大的投資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