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喜歡看書,喜歡跑琉璃廠,在那個時候,琉璃廠就是算是北京城里買賣書的大地方了。在那里可以找到不少好書。但是聽老人們講,說起老北京的書市,琉璃廠還真不排不上號。
約在明朝的時候,北京書市有兩大類,固定的和流動的。大明門附近由于繁華,人流量大,因此是老北京固定書市的所在。《帝京景物略》中說:“朝前市者,大明門之左右,日日市,古居賈者也”。 日日市,就是每天都有書市,居賈就是坐商,也就是固定書商。按照記載,在當時,大明門的書市天天開市,應該說是極大方便了人們買書的活動。
北京夏令營在線報名>>>
與固定書市相對的就是老北京的流動書市了,流動書市就是在需要成市的時候聚集到一起,過了時間段之后就會散去,類似于現(xiàn)在北京的書市。老北京的流動書市基本上是三個,廟市、燈市和考市。廟市就是在廟附近的書市,當時最有名的要算是城隍廟書市,每月的初一、十五、二十五,大規(guī)模的書市開張,在書市上不單單只有書,還有其他商品,就像是趕個文化的大集。燈市則是在元宵節(jié)期間舉辦的書市,由于元宵節(jié)要張燈結彩,所以叫燈市,而在元宵燈會期間,大量的人來觀燈賞月,因此書商看準商機趁機擺開書市,借著燈節(jié)來提高自己的銷量,這應該算是老北京的假日經濟了。
而考市則是位于京師禮部即貢院門前,明代三年一試,來北京考試的人多達數千,考前溫書,臨陣磨槍,不快也光啊,所以這些人需要大量的書籍。書商們就在貢院那邊聚集成書市,向這些考生們兜售考前復習題集之類的書。考試時間約一個多月,則書市也會持續(xù)一個多月,考試結束,書市也結束,貢院門前也不復那種熱鬧的景象,書商大多另覓書市,只有在三年后的下一次全國大考的時候才會回來擺書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