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勝門在北京的正北,而我幼時家住城南,上學在東城,極少往北跑。為數不多的幾次北行的記憶中,倒有一次和德勝門的親密接觸。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北京市大規(guī)模的治理護城河,疏浚河道,清除那河底幾米厚的淤泥。我們的學校分得的戰(zhàn)場,就是在德勝門西邊的一小段。揮汗如雨的間歇,抬頭打量破敗的德勝門城樓,覺得好小。那陣子,每天上學騎車都要經過正陽門、前門,和兩座昔日的皇城正門相比,德勝門確實要小得多。
北京夏令營哪里好>>>
上大學了,學校就在那德勝門外,常來常往,整天看來看去,小還是覺得小,親切了很多。一來固然是因為日久生情;二來也是因為,德勝門城樓下頭,有了些愛去的奔頭。
早年德外那塊地盤,是北京香煙的批發(fā)市場,無數小煙攤,一眼望不到邊。煙草是國家專賣,這個批發(fā)市場里頭賣的當然大部分都是走私煙,既如此,必便宜,我們這些窮學生最愛去。去了買煙不算,還老抱著看熱鬧的心批發(fā)市場,現金流量巨大,經常聽說有火并事件或者黑吃黑情形發(fā)生,時有命案。
很多年后,一年春節(jié)被人拉去參加一個破五放炮局,預先就是去的德外買花炮。站在那里我才發(fā)現,光陰流逝,當年一字排開的煙攤兒,如今全都變成了煙花爆竹小攤兒。昔年種柳,依依江南;今日搖落,凄凄江潭那些小攤販中,一定不少人就是當年的賣煙人吧,他們祖祖輩輩在這座老城樓下進進出出,能干什么就干點什么,平平常常、無驚無險地度完一生,還真是;德勝的一生。
德勝門外有個冰窖口胡同,名聲很大。直至上世紀五十年代,全北京城夏天用冰,全都取自此地。那可是地道的綠色冰塊,冬天在太平湖或什剎海取的,溜槽運至此處,深埋窖藏。我生也晚,沒用過這么環(huán)保的冰,不過我在冰窖口發(fā)現了一家云南菜館,破破臟臟小小的,可是飯菜別提多好吃了。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那陣子,我每年都會來它十來趟,不來還惦記。
后來,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尤其是城北,先是亞運會,后是奧運會,昔日街道早被規(guī)劃得不認識了,冰窖口胡同成了一條上下六車道的大街。說來也怪,路寬了,體面了,那家飯館還在,菜卻難吃了。真正難吃,絕對不是心理作用。
新世紀到來,德勝門城樓被修葺一新,描金畫銀,好不輝煌。城門內外也是滄桑巨變,好比德勝門內的后海,雨后春筍般,一夜間冒出無數家酒吧、咖啡館。早些年,我是那里的??停绕鋹廴ノ靼兜囊患铱Х瑞^,臨湖而筑,傍晚時分坐在湖邊,遠處滿眼綠色掩映中,水色盛開,湖心亭倒映在湖面,周遭是孩子奔跑、情侶散步,鍛煉的老人圍湖疾行一派旺盛的生活氣息,仿佛置身于沈從文的北平,梁思成的北平,夢幻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