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起咱北京風箏就不得不提“曹氏風箏之爭”。爭論的起因是這樣的,相傳1943年,一本叫《廢藝齋集稿》的書曾在北京短暫露面,該書共8卷,其中第二卷《南鷂北鳶考工志》,介紹了43種風箏制作方法,書的署名就是《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據(jù)說此書被一個叫金田的日本商人買到手。為了證實真假,他找到了北平國立藝專日本雕塑教師高見嘉十鑒定。高見嘉十不但鑒定而且還組織幾名老師和學生,用26天時間,抄錄了此書部分內(nèi)容。后又據(jù)著名學者游國恩考證,抄本《廢藝齋集稿》確屬曹雪芹的遺作?!赌销_北鳶考工志》對自古以來有關風箏制作的技法和經(jīng)驗做了詳盡的總結和梳理,并且每種風箏都配有彩圖、骨架圖,風箏制作關鍵性工序更是編成口訣方便人記憶。
據(jù)說按曹雪芹設計圖樣扎出來的風箏,“大者可達數(shù)丈,小者不到一寸,卻都能御風而起飛”,不致“傾覆”。時至今日,曹雪芹書中提到的扎、糊、繪、放等技法和工藝,已經(jīng)成為風箏的主要制作工序一直被風箏藝人們沿用著。這就是后世流傳極廣的“曹氏風箏”。據(jù)當時參與抄錄和臨摹《廢藝齋集稿》的孔祥澤老人說,金田得知該書價值后,很快就帶著它沒了蹤跡。那個時候人們文物保護意識和收藏意識都不強,讓這個也算是孤本的名人手稿生生被一個日本人買去了。
前面說到游國恩考證《南鷂北鳶考工志》是真的嗎?那又有專家說了:孔祥澤提供的《南鷂北鳶考工志》中曹雪芹自序道:“是歲除夕,于冒雪而來”,但是查閱了當年的《晴雨表》,證明這年除夕北京地區(qū)沒有下雪,“是歲除夕,于冒雪而來”顯然不符合事實。
“曹氏風箏”真真假假各有各的說法,還都引經(jīng)據(jù)典理由充分,但總歸因為原書沒了蹤跡,所以無從考證。老百姓聽著各位學者專家爭辯,非但沒有影響對北京風箏的感情,反而因為“自家的孩子”能和在世界文學史上都響當當?shù)牟苎┣蹝焐香^,而平添了一股自豪感,更加喜愛。
北京風箏京燕兒
北京風箏的代表是“大”字形的沙燕兒,又叫京燕兒、扎燕兒,老北京那句“北城黑蝴蝶,南城大扎燕”說的就是它。據(jù)曹氏風箏傳人孔令民說:“每個沙燕造型都有象征意義。短小肥胖的‘雛燕’象征兒童;寬大的‘肥燕’象征男性;頎長的‘瘦燕’象征女性;‘比翼燕’則代表夫妻百年好合。”一個小小的風箏造型,里面有這么多講究!怪不得連2008北京奧運會吉祥物福娃都選了它。另外,作為“中國最有代表性的一類風箏”,咱“北京風箏”現(xiàn)在又入選了中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愿我們北京的風箏能帶著京味兒文化,帶著民族藝術越飛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