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門媳婦郭晶晶在6月20日父親節(jié),罕見地開通了微博賬號,還秀恩愛式地表白了父親節(jié)的主角霍啟剛。
配上一家子水族館的游玩照,她寫道:“孩子們眼中最好的老爸,我眼里最好的你@霍啟剛。”
如今是郭晶晶嫁入霍家第九年,即便是已經(jīng)有三個孩子,但霍啟剛夫婦還是一如既往的甜蜜,網(wǎng)友直呼:嫁對人了!
01
郭晶晶夫婦:向來低調(diào)的親民路線
“跳水皇后”郭晶晶雖有著“千億兒媳“的稱號,卻很少出現(xiàn)在各類媒體平臺上,甚至連個人微博都沒有。
自從嫁給霍啟剛,這對豪門夫婦就顯得極為低調(diào),這次破天荒開通微博的賬號,短短幾天就暴漲了十幾萬粉絲。
父親節(jié)當天其樂融融的出游照中,霍啟剛夫婦和父親霍震霆帶著三個孩子,一起在水族館看海洋生物。
霍啟剛擔心最小的女兒看不清楚,直接抱起她,并指著其中一只海星,似乎在跟孩子解釋。
孩子還為霍啟準備了用卡紙做的襯衫和畫作,以及小蛋糕,足以可見其用心程度,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她除了和粉絲分享了自己和家人的照片外,還火速轉發(fā)了國家夢之隊的宣傳片,為后輩加油。
豪門夫妻中,郭晶晶和霍啟剛的路人緣是真的很好,他們從來不炫富博人眼球,商賈氣息也不濃,反而是以親民著稱。
他們夫妻倆有這么好的路人緣,究竟是因為什么呢?
新冠疫情期間郭晶晶低調(diào)捐了7000w,當時沒有讓媒體大肆宣揚,也沒有人報道。也許人們喜歡她不僅因為她身上的冠軍光芒,更因為她的“樸實無華”。
兒童、婦女、環(huán)保、野生動物保護,為公益做宣傳、慈善跑…所有能做的事情,都不遺余力。
她不善言辭,只是覺得“這也不算有愛心吧,只要能通過自己為社會貢獻一份力量就可以了。”
郭晶晶身上的標簽數(shù)不勝數(shù),似乎少有人記得她早已是三個孩子的母親,大概是鮮少曬出和家人的照片吧。
但霍啟剛倒是常常在社交平臺分享和家人的日常,曬出教兒子下廚做飯、霍中曦動手給媽媽做小禮物等等場景。
還有和孩子一起看音樂會的照片,左手摟著女兒,兒子靠在右邊,依偎在一起十分有愛。
但是我們還關注到角落里發(fā)黃的老舊空調(diào),以及簡單擺放的家具,分明是普通家庭的模樣,一點也沒看出豪門的氣息。
在他們的家場景曝光之間,大家都以為會是很豪華的裝修,但這出人意料的樸實無華,真的是和這對夫妻低調(diào)行事的風格很搭哦!
而作為“豪門家庭”的一股清流,郭晶晶和霍啟剛教育孩子理念更是令人稱贊。
他們認為優(yōu)渥的條件只是給孩子提供了更好的教育資源,剩下的就需要孩子們自己去努力爭取的。
02
高質量的教育從來不是靠錢砸
很多人對豪門的印象就是他們不差錢,所以肆意揮霍,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自然更舍得花錢,反之郭晶晶夫婦的教育卻是另一種景象。
郭晶晶曾說:“照顧孩子這件事情,我不能假手于人,只有我能將最好的留給孩子。”
夫婦倆都很重視給孩子陪伴,教育也是親力親為。郭晶晶幾乎每天親自接送孩子上下學,開家長會,還參加了兒子幼兒園的家委會。
忙于工作的現(xiàn)代人常常無奈于生計,參與孩子的成長也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而霍啟剛在孩子1歲的時候,就逐漸減少了工作應酬,就為了能多回家陪伴孩子。
就算是有應酬,中間也會抽一個小時,回家看看孩子,因為回家太晚的話,孩子就睡著了。
郭晶晶的公公霍震霆曾評價她,管孩子“很嚴格”。有時候爺爺過來想陪孩子們玩,但是孩子的功課沒有完成,會讓他們把功課做完再去。
這是為了讓孩子養(yǎng)成一個好習慣:學會在規(guī)劃好的時間里完成事情,而不是隨心所欲。
周末的時候,霍啟剛夫婦會陪著孩子去圖書館、博物館,親子閱讀,增加孩子的閱歷。
也許是希望孩子多親近自然,了解事物的起源,才能養(yǎng)成珍惜糧食的習慣。于是霍啟剛和郭晶晶帶著孩子去到了田間體驗生活。
夫婦倆挽起褲腿在泥濘的田地里插秧的樣子,還真是有模有樣的,一旁的小兒子也學著干的汗流浹背,一番勞作之后,還在農(nóng)家吃上了簡單的飯食。
沒有錦衣玉食,沒有揮金如土,郭晶晶扎頭發(fā)的發(fā)繩不過是精品兩元攤上的,學著精英教育的課程卻依舊穿路邊打折店的衣服。
每個父母當然都想在能力范圍內(nèi),給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但讓孩子學會吃苦,不是簡簡單單的幾次體驗就可以的,而是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對他的影響。
03
父母的遠見在于舍得讓孩子吃苦
心理學家戴維.埃爾金說過:孩子們最需要知道的是,他們對父母來說很重要,永遠被愛圍繞,在愛里成長的孩子,會更熱愛生活。
但教育就是源于生活,真正有遠見的父母應該像郭晶晶夫婦一樣,給孩子樹立規(guī)矩,讓孩子適當吃苦。網(wǎng)友不禁感慨:“他讓我們學會了分辨貴族和土豪。”
教育不是可以用金錢衡量的,即便是物質匱乏的地區(qū),也有志向宏達、努力實現(xiàn)夢想的人。所以最好的禮物是父母陪伴孩子點點滴滴中的養(yǎng)成。
所以霍啟剛夫婦之所以被稱為育兒典范,是很值得各位父母借鑒的。
注重好習慣的養(yǎng)成
有一說一,該完成的事情,不能拖延到規(guī)劃之外,這是對自己的負責。大多數(shù)父母都明白習慣的重要,但真正重視孩子習慣養(yǎng)成少之又少。
如果總是輕易中斷注意力,不能持之以恒地完成事情,又怎么會有成功的那一天,所以養(yǎng)成好習慣一定可以受益終身的。
舍得孩子吃苦
霍啟剛帶孩子下田插秧的時候說:“現(xiàn)在的孩子們成長在幸福的時代,沒餓過肚子,挑食和浪費變成了習慣。他們更需要知道食物從哪兒來,學會珍惜,學會知足。”
也是現(xiàn)在很多孩子受不了批評和指正的原因,90后逐漸步入社會,但大多數(shù)還是父母心里的“乖寶寶”,沒受過風吹雨打,職場受到一點委屈也會想就此放棄。
其實沒吃過苦的孩子在和社會打交道的時候確實是會吃虧的,不僅僅是心理上,加上沒有同理心,不會換位思考,在工作上也少了點靈動性。
連霍啟剛這樣不缺錢的精英家庭都知道給孩子適當吃苦,我們又為何不能呢?
真正對孩子好的教育,不能用錢堆砌,而是培養(yǎng)孩子懂得吃苦。當孩子擁有克服苦難的勇氣和能力時,你就會真正得快樂,并且感到自由。
掃微信二維碼,實時關注最新冬夏令營動態(tài)
常見問題
最受歡迎的線路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