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球的起源和規(guī)則
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點擊率: 發(fā)布: 2014-2-9
守和攻防守的球隊,主要的任務是阻止攻擊的球隊回本壘得分。球賽開始,由防守球隊的投手把球投到本壘上空的好球帶圍。
棒球的起源有幾個說法,一般認為棒球是源自于板球運動,目前被發(fā)現(xiàn)最早的正式規(guī)則是亞歷山大•卡特來特(alexander cartwright)在1845年所出版的版本,這份文件所記載的規(guī)則,已經符合大部份現(xiàn)代人對棒球的印象。
1834年,美國波士頓出版了一部運動書,介紹棒球運動,不過它并沒有清楚記下其規(guī)則。1845年,亞歷山大•卡特來特(alexander cartwright)出版了另一部運動書,說明了其詳細規(guī)則,相信是棒球最早的正式規(guī)則,而這份文件所記載的規(guī)則,已經符合大部份現(xiàn)代人對棒球的印象。1846年,第一場有正式紀錄的棒球比賽出現(xiàn):紐約knickerbockers對紐約九人(new york nine);比賽地點是紐澤西的elysian球場。1865年南北戰(zhàn)爭結束后,南方的美國人有機會接觸棒球,棒球在美國流傳更廣泛。1869年,第一支職業(yè)球隊成立,隊名是辛辛那提紅襪[1](即是現(xiàn)在的辛辛那提紅人隊)。1870年以前一直沒有一支球隊可以擊敗它們。美國亦有玩英式棒球,有不同的規(guī)則,比較像板球。
打棒球的場地是每邊九十英尺的菱形場地,每一個角上放一壘包,就是壘,由本壘順序往前數(shù),是一壘、二壘、三壘。本壘有本壘板而沒有壘包。在邊線以內的地區(qū),叫做內野,超出內野的有效區(qū),叫外野,由 本壘到一壘和三壘邊線延長,所包括的區(qū)域,就是有效區(qū)。雙方隊員都要爭取上壘,一壘一壘的推進,直到回本壘就算得分。以得分多少來分勝負。
棒球場場中有四個壘包。在比賽中,每方輪流作為進攻方或防守方。進攻方每次由一名打擊手上場打擊,打擊手的任務是將球擊出之后,從本壘起跑,采逆時針方向,經過一壘、二壘和三壘,最終回到本壘,來贏取分數(shù)。如果三次好球沒有打中,或者擊出的球被防守方在空中接到,或者在守壘者接到球之后才跑至該壘,打擊手便被判出局。進攻方有三人出局之后,雙方交換進攻和防守。在正規(guī)比賽的九局中,以獲得較多分數(shù)的一方為勝方。
防守方的目的是阻止對方贏取分數(shù),防守時由九名球員上場(括號中的數(shù)字,代表一般棒球比賽紀錄時所用以代表各野手的代號),投手(1)負責投球,捕手(2)負責接球、防守本壘和指揮全場,一壘手(3)防守一壘,二壘手(4)防守一、二壘之間,三壘手(5)防守三壘,游擊手(6)則于二、三壘間機動防守;這些守備人員稱為內野手;而外野手則分為左外野手(7)、中外野手(8)和右外野手(9)。
注:守備位置除投手和捕手外,并無明確規(guī)定守備位置。但經過長時間演化,所有球隊均采類似的守備位置來分配其它七名守備球員。因此守備位置的定義即采一般認知的方式,但遇到特殊情況時,仍會有變形的守備位置出現(xiàn),每次攻守守備方站的位置也會略有不同。
正式棒球比賽每場一共有九局,每一局分上、下兩個半局。最終按雙方獲得分數(shù)的多寡來裁定勝負。正式棒球比賽若九局結果同分,則可能進入延長賽,延長賽以一局為單位,最多打幾局則依大會規(guī)定為準。此外,若后攻方在九局上半結束時已經領先,則比賽亦結束(不進入九局下半)。但成人棒球以下的比賽,有時并不打完九局。依大會規(guī)定為準。所以不要以為一定要打完九局。
有時,雙方比數(shù)有時會因差距過大,而提早結束比賽,例如:亞洲職棒大賽若在七局時雙方差距達七分,就得提早結束比賽,有些職棒在五局時若雙方差距達10分以上,并天候惡劣,則可提早結束比賽。
守和攻防守的球隊,主要的任務是阻止攻擊的球隊回本壘得分。球賽開始,由防守球隊的投手把球投到本壘上空的好球帶圍。攻擊球隊的打擊手,要盡力把球打出去,打在有效區(qū)內。捕手要接住未被打中的球。
他也可以接住本壘附近的高飛球,或觸擊球,傳給隊友,封殺跑壘的人。
防守的一方,每個隊員都有責任去接住被打中的球。當然主要人物還是投手,因為他是最先有機會使對方打擊手出局的人物;蚴侨瘢蚴墙託,或是封殺、觸殺。上壘和出局——揮棒落空,要記為好球;投來的球,要通過好球帶,都是好球。好球帶就是在本壘板上空,打擊手的膝蓋以上,腋窩以下的地帶。擦棒界外,也記好球。但是在已有兩個好球情況下,擦棒界外就不記了。
三好球以后,打擊手就被三振出局。如果捕手在三好球時,把球掉在地上了,在他把球傳到一壘手手中以前,打擊手可以跑壘,若是失誤,打擊手可安全上壘,稱為不死三振當然多數(shù)情形是會被封殺的。投球不在好球帶以內是壞球。四個壞球就要保送打擊手上一壘。任何一個好球被擊中,在落地以前為防守球員接住,打擊手就要出局,打擊手擊中球以后,跑到一壘以前,防守球員把球傳到了一壘,他就被封殺出局。打擊手擊中球以后,在球被傳到一壘以前到達一壘,是安打;到達二壘而球未傳到,是二壘安打;到達叁壘。是叁壘安打,擊到全壘打線外為全壘打,跑壘員可連跑四壘回本壘得分;打擊者未將球擊到全壘打線外,但仍在球到達前連跑四個壘回到本壘,則稱為場內全壘打.打擊手一旦上壘,就成了跑壘員,同隊的隊友就要盡一切努力使他向前面的壘推進,直到回本壘得分。往前跑壘可以在隊友的安打下跑;可以在對方失誤下跑,也可以盜壘。盜壘是在無安打,無失誤,無投手犯規(guī)等情形下,推進一壘。跑壘員若是未踩壘,被觸殺,被隊友打出的球擊中,或越過先他在壘的跑壘員,都要出局。
全國咨詢電話: 400-6900-650 值班:13691570089
閱讀上一篇:棒球常規(guī)知識介紹
閱讀下一篇:打棒球的規(guī)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