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結(jié)合:
機器人演活了皮影戲
“一口敘說千古事,雙手對舞百萬兵”曾是人們對于已經(jīng)走過1500多年歷史的古老民間藝術(shù)皮影戲的記憶。記者在久聞民間藝術(shù)工作室看到了一群小學生是如何讓這一急需保護的古老藝術(shù)與現(xiàn)代機器人結(jié)合,并讓皮影借高科技機器人靈動展現(xiàn)。
2004年,從事皮影制作表演近五十年的于九文從哈爾濱兒童藝術(shù)劇院退休后,便在家里組建了久聞民間藝術(shù)工作室。從那時候開始,他就將工作的重點放在了如何傳承古老的龍江皮影文化上。他將團里退休的龍江皮影表演藝術(shù)家組織起來,組建了一支皮影表演隊,在道臺府進行皮影表演的同時,借出售自己雕刻的皮影作品讓中外游客更了解中國這一古老藝術(shù)。直到2005年,哈爾濱文化校計算機老師找到他,希望他教孩子們學皮影,目的是讓機器人表演皮影,參加世界機器人大賽。便讓他與機器人演皮影結(jié)下不解之緣。于九文當上了學校計算機小組的指導老師,教小學生制作和表演皮影,當這些學生掌握了基本的皮影表演技法后,便將皮影與他們設計的簡易機器人結(jié)合在一起,通過電腦程序來控制機器人的機器手臂,讓機器人通過光電傳感追蹤皮影戲中妖怪的影子,預先設置程序,采取連鎖命令的方式,讓機器人“小演員”分別采取不同的姿勢翩翩起舞,讓機器人演出皮影戲。他們通過機械杠桿、齒輪傳動和渦輪等工作原理,根據(jù)劇情需要編寫程序。這樣一來,只要在電腦上指示機器人上陣,就可以撒手不管看著皮影精彩亮相了。在音樂的配合下,機器人表演皮影戲像模像樣。如果能讓機器人操控更加靈活,同時考慮加入聲控技術(shù),以后劇目多了以后,機器人一聽到音樂響起,就能知道該表演哪一出戲了。有了這樣的結(jié)合,皮影不再是人手操作,而是靠機器手進行指揮,表演者只需用遙控器指揮機器人進行各種動作,而自己可以和觀眾坐在一起。另外,用機器人操作皮影的最大好處是,可以改變原來一個皮影需要兩個人四只手進行表演的局限,可以讓機器人多長幾只手,這樣可以同時操控多個人物。
每次參賽,學生們都準備兩副皮影,一副皮影在音樂的伴奏下完全由機器控制表演,另一副是由參賽選手手動控制表演,兩副皮影在展示的時候要保持畫面一致。這就需要他們在研究機器人的時候,保證鶴與龜?shù)膭幼麒蜩蛉缟?,學生們的手控能力也要嚴格和機器表演保持同步。哈爾濱文化校的機器人皮影戲連續(xù)3年代表中國參加國際奧林匹克機器人大賽,贏得三個國際大獎。
有人說,于九文這么一個皮影藝術(shù)家去教小學生表演皮影,參加機器人比賽,對皮影本身沒有意義。于九文卻說:“皮影戲如今會演的人越來越少,這項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面臨斷代的危險。單純地傳統(tǒng)皮影沒有演出市場,機器人演皮影融入了現(xiàn)代科技,更能吸引青少年和年輕人。雖然這樣的表演不能稱為真正意義上的皮影戲,但畢竟可以通過這種形式讓更多的人知道龍江皮影,能更好地傳播皮影藝術(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