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以何種劍道技術(shù)配合身材高大的優(yōu)勢。
答:輕松架構(gòu),以身體去體會微妙的技術(shù)。
身材高大的人,前庭腹地較深較大,無須前后大移動即能打到對方,受對方攻擊,只須稍閃身就可化解,所以不用如小個子去移動身體,自然大的攻擊或退卻動作會懶得去做,相反的,小個子要充分伸長身體去對抗大個子,所以小個子須要敏捷活動身體,故能練出大個子無法做出的技術(shù),因此劍道的練習及比賽,不在體格的大小,而在精神力及技術(shù)。
觀察古代老師,體格越小技術(shù)越好,所以高身材不會利用其優(yōu)點的人,練習時應多移動身體,絕對不可只用手去打擊,平時若以此訓練則可充分利用其身裁的特點。
中段時,兩手太低太直時,動作會僵硬不靈活,難以出手,無論何人,左手太扭擠(如圖),很難出招。左手雖然在肚臍前,但太*近身體則距離的優(yōu)勢將減少。所以左手要在肚臍前約十公分。
攻擊時。不可只打單支,要能兩段及連續(xù)攻擊,在對方動作停頓時要能實時出手,向老師們及高手請教練習時,單純打法往往無效,要有多移的打法,當打擊不充分時,順勢撞潰對方體勢再攻擊也是一個方法,以上幾點練習時要謹記在心,練習要找強手,吸收強手技術(shù),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問:打法單純,節(jié)奏刻板缺乏變化要如何?
答:以身體及腰去打擊,學習多種技術(shù)。
無論練習或比賽,出手漂亮的人皆持有千變?nèi)f化的動作及打刺擊。
雖然單純具有某方面特長,若對手在某方面較差,則容易得手,一但對手在此方面強固,則此方面反而被利用而成為致命傷,譬如善于單純跳擊面的人,有被利用間隙打手及胴之慮,如善于防守面部的人則打其手部,善于防守手部則打其面部,胴部或刺擊,如此練習多種技術(shù),克服自己不拿手的部位,則與任何人比賽練習較能順手。
打擊是在互相攻守間,觀出對方著急或怯場時才出手,或者引誘對手動氣,這些事情要積極去請教前輩或老師。雖然出手快,但腳留在后頭,體勢傾斜,氣劍體無一致,則無法連續(xù)打擊,我之所以用左腳出去打,是因為我年齡高,無法有年輕人之速度,對年輕人時,體勢亂時也不能及時調(diào)正。所以我必須正正穩(wěn)穩(wěn)的攻進去,以免體勢破壞,對手退時或進攻時,我都能輕易打擊,若左腳踏出仍是打不到對方的距離時,再以左腳用力,腰體轉(zhuǎn)進,踏出右腳再出手打擊,這樣才會進步。
中段出手攻擊時,不要一進入距離就浮動劍尖。劍尖延長線應保持在對方左目或兩眼之間。每要攻擊就浮動劍尖會使對方察覺到你在發(fā)動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