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到底是孩子不聽話,還是作父母的溝通模式出了問題?這都要從親子之間所發(fā)生的問題可以判斷,在某些情況下呢,這并不是孩子不聽話,而是因為我們的父母和孩子不能進行很好的溝通,才會引發(fā)了問題。那么
小學(xué)生軍事夏令營想知道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父母錯誤的溝通模式呢?看分析如下:
在主觀判斷當(dāng)做事實依據(jù)
也許父母總以為自己所看到的、聽到的就是事實真相,會把所看、所聽、所想、所感,都用在自己片面的價值觀進行衡量,根本就不會顧及孩子的感受,也從不考慮,可能在同樣的一件事孩子會看到什么,會聽到什么,會想到什么,感受又是什么。會自以為是是這類父母的代名詞。甚至?xí)械母改赣么直┑姆绞綇娖群⒆咏邮茏约旱闹饔^判斷,命令和恐嚇孩子聽自己的話。這種溝通模式會讓孩子從心理上產(chǎn)生挫敗感,并且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和積極性,容易讓孩子回避困難和問題,形成退縮和逃避的人格。
消極情緒不利問題解決
情緒是良好溝通的前提,有的父母在自己情緒不好的時候,往往會把問題擴大化、夸張化,本來不是孩子的問題,由于心情不好,在和孩子交流的時候就很容易把負面情緒發(fā)泄在孩子身上,這時候孩子就成了替罪羊,成了父母發(fā)泄情緒的犧牲品。如果父母在自身有消極情緒的時候和孩子進行溝通,就會形成一種預(yù)設(shè)的心理投射,把自己的問題投射到孩子身上。還沒有開口說話,就已經(jīng)吹胡子瞪眼了,勢必會而影響溝通效果。父母帶著情緒和孩子溝通的時候,其實是維護自身權(quán)威的一種方式而已,已經(jīng)失去了溝通的實際意義。
語言習(xí)慣成為罪魁禍?zhǔn)?/div>
“你怎么就這么笨”“給你說了多少遍,就是不聽”“不聽話,看我怎么收拾你”“哭,除了哭你就不會點別的啊?”等等。這些話父母們是不是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因為,這是很多父母經(jīng)常掛在嘴邊的話,父母對孩子說這些話的目的無非就是想讓孩子聽自己的話,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墒?,這種說話的習(xí)慣,并不能提高孩子的積極性,只會打擊孩子,讓孩子認為自己沒有能力。如果父母一張嘴就是這些負面的語言,孩子就會慢慢地關(guān)閉心靈的大門,不再和父母說心里話了。
臣服權(quán)威盲目懷疑孩子
只聽信老師的一面之詞,把老師說的話當(dāng)“圣旨”。今天老師說你的孩子上課不認真聽講,于是,回到家中對孩子進行教育批評,大道理講了一大堆。明天老師又說你的孩子欺負其他的同學(xué),還打了人家,于是,回到家中不問青紅皂白就打孩子為什么惹是生非,罵孩子怎么這么不省心。老師在處理問題的時候也會出現(xiàn)偏差,所以,當(dāng)遇到問題的時候,父母不要把老師說的話不加分析的完全接收,一定要聽聽孩子是怎么說的,這種情況父母要起到調(diào)解員的作用,而不是聽之信之的“復(fù)讀機”。
斷章取義打斷孩子表達
“你給我閉嘴,不用再說了”“說什么,就你那兩個小心眼”,父母經(jīng)常會無緣無故的打斷孩子的表達,這種武斷的做法,不但打斷了孩子要說的話,更重要的是阻斷了孩子情緒的宣泄。孩子不僅不能夠把自己內(nèi)心的想法說清楚,同時會由于憋屈而產(chǎn)生心理障礙,父母也會因為不能聽清楚而誤解孩子。訴說,是情緒表達的一種方式,當(dāng)心里不痛快或者有了煩心事的時候,和別人說一說,心情就會好一些,成人需要傾訴,孩子更需要傾訴。父母要做的不是打斷孩子說話,而是要鼓勵孩子多說話,多用心去傾聽孩子說心里話。
掃微信二維碼,實時關(guān)注最新冬夏令營動態(tài)
開心冬夏令營微信公眾號
開心夏令營小程序二維碼
開心夏令營顧問掃碼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