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人的受教育程度和教養(yǎng)應該齊頭并進,甚至教養(yǎng)應該更甚于教育。
01
近年來,全國各地的校園霸凌事件被頻頻曝光,讓大家對中小學的校園環(huán)境有所擔憂。
但讓人沒想到的是,在大學校園里居然也會有霸凌事件的存在。
“你替她出什么頭啊,你是她爹啊”
“你憑什么錄我,我罵的是你”
“你當什么**,出什么頭!”
這是6月10日,網上流傳出來的一段視頻內容
多名兇神惡煞的女生,圍堵一名男生,言語辱罵,并且不讓對方離開教室,現場一片混亂。
她們的態(tài)度飛揚跋扈,表情丑陋無比,不知情的還以為是混黑社會的。
當事男生表示:事發(fā)地點是在北京某職業(yè)學院教室內,被欺負的人不是他,而是一位老實的女生。
該男生稱,視頻中的幾個女生經常欺負那位老實的女生,在大庭廣眾之下吼叫那個女孩子,連女孩已經去世的母親也不放過,話里有話地辱罵女孩的母親。
男生表示自己不愿意再眼睜睜看著女孩受欺負,所以就出言制止了她們,結果卻遭到了她們的多人攻擊和辱罵。
男生全程未辱罵對方、未和對方動手,同時也一直護著被欺辱的女生。
從視頻中可以看出,面對多名女性,尤其是是身穿黃黑格子衣服女生的辱罵叫囂,男生始終表現的非常冷靜,反倒是對方仗著人多勢眾,還想動手打人。
男生多次告訴對方自己身體不舒服想要離開,但對方堵著門口不讓他走,除非刪除視頻。如果對方沒有錯,為何要威逼男生把視頻刪除了呢?
當時還有一名男老師在現場,從視頻中可以聽出來,當女生對男生辱罵叫囂時,該老師只說了幾句“好了,好了!”,根本沒能控制事態(tài)的發(fā)展。
好不容易等到輔導員過來,事情的發(fā)展卻令所有人大跌眼鏡。
剛剛還兇神惡煞吼叫的黃黑格子衣服女生,突然就開始委屈地哭了起來,這樣的表演天賦讓人不禁感嘆她不去電影學院真是可惜了。
這名女子的前后態(tài)度反差之大,就連同伙都被她裝無辜時的嘴臉逗笑了。
事情在網絡上發(fā)酵之后,網友們都在譴責這幾個霸凌的女生
目前涉事學校已經對此事做出了通報,聲稱當天雙方只是發(fā)生了簡單的語言沖突,在輔導員的調解下,雙方接受調解,并且自行離開。
說實話,在警方沒有調查結果出來之前,我們大家還是要理性看待問題。
但是從視頻來看,無論是否有掐頭去尾的可能,但是這三名霸凌女的嘴臉確實讓人為之震驚。
在輔導員沒來之前確確實實囂張跋扈,不可一世,而面對輔導員卻又如此的強裝委屈,令人作嘔。
作為學生,除了學習以外,更要注重道德和品質,我想無論結果是什么樣的,這三名女學生的道德品質都不怎么樣。
02
這些校園霸凌現象的頻發(fā),其實根本意義上就是家庭教養(yǎng)的缺失。
教育中,我們常常提到教育,卻很少關注“教養(yǎng)”這兩個字,而現實生活中許多例子說明,教養(yǎng)遠比教育更重要
一個人的受教育程度和教養(yǎng)應該齊頭并進,甚至教養(yǎng)應該更勝于教育。教育不足,還可以后天補己,而天生缺乏教養(yǎng),劣習形成,再難改變。
家庭里,我們應該重視早期的家庭教育,可以允許孩子調皮,畢竟這是每一個孩子的天性,但決不能允許孩子壞,壞和調皮是兩碼事。
辱罵、毆打、強迫脫衣拍照.......。近年來,中小學生欺凌事件的時有發(fā)生,引發(fā)了社會廣泛關注。根據聯合國報告,全世界每3個孩子當中,就有一起曾經遭受過欺凌事件。
在屢屢發(fā)生的欺凌事件中,我們的家庭教育中的家長,其實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家長是孩子的第一監(jiān)護人,理所當然要承擔起孩子的教育與引導,而不應抱著護子的偏激心態(tài),一心偏袒自己的孩子。
同樣作為父母,我們在教育孩子不能欺負別人的同時,更要避免自己的孩子被別人欺負。
在這里我們給家長以下幾個建議:
1、與孩子建立親密的關系,每天和孩子溝通,實時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況。如果孩子有逃避上學等心理問題,應當尋求專業(yè)心理幫助。
2、內向的孩子容易成為欺凌者的目標,如果孩子內向害羞而缺少社交,應多幫他(她)安排興趣相符的社團活動以用心培養(yǎng)孩子適當的社交技巧,并且建立自信心。
3、教會孩子識別各種各樣的欺凌,讓孩子熟悉不同類型欺凌的應對方法??梢栽诩抑信c孩子進行一對一“演練”。多次重復訓練后,孩子的自信心和膽量會明顯增強。
4、校園欺凌具有反復性、長期性的特點,不及時處理很有可能導致更持久、更嚴重的欺凌。因此,我們要讓孩子被欺凌后一定要及時向老師、家長求助,不管遭遇了怎樣的恐嚇,不要自己承受身體和心理上的創(chuàng)傷。
5、提升孩子的自我防護意識和防護能力,平時加強身體素質訓練,以便在危險的時刻進行自保。
6、教育孩子要與同學友好相處,寬容、理性、平和解決矛盾,不采用過激方式。
保護未成年人
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
讓我們攜起手來
一同為祖國的花朵撐起一片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