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河南新鄭三中,教歷史的劉老師“失蹤了”。
“失蹤”,是部分學生的說辭。在那節(jié)網課結束后,他們說,她“生氣了”,隨后就“失蹤”了。
事實上,劉老師并未失蹤。
就在那堂課結束的兩天后,她被人發(fā)現獨自倒在了家中,經確認,因心梗發(fā)作,人已經離世。
而兇手至今還隱藏在茫茫網絡之中。
01
11月2日凌晨,一名自稱是劉老師女兒的網友在微博上連發(fā)數條長文控訴。
在劉老師女兒的講述中,“逼死”媽媽的網絡暴力,早在10月初就已顯露征兆。
在劉老師的網課教室里,就開始不斷地出現一群“作惡者”。
他們頂著千奇百怪的頭像,放著各種不堪入耳的吵鬧音樂,通過語音辱罵、人身攻擊、網絡暴力,把整個課堂攪得天翻地覆。
或許是劉老師對網課平臺不太熟悉,也可能在學生中一直有把會議鏈接分享出去的“內鬼”,于是這群“作惡者”屢屢得手,事態(tài)不僅完全沒有辦法得到平息,反而愈演愈烈。
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是2022年10月28日晚的那場課堂直播。
上課中,有人突然闖入直播間,用各種惡劣下作的手段,公然擾亂直播課堂秩序。
不僅輪流進入會議播放刺耳的音樂,隨意地切換著共享屏幕,打出各種莫名奇妙的字幕,直播玩手機游戲......
更過分的是,這群無恥的人,還對劉老師本人展開了瘋狂地辱罵,幾乎每一句都充斥著低俗到令人作嘔的臟話。
后來,劉老師情緒激動地退出了那場直播,可這一推,竟然就成了她和學生們的永訣。
02
其實,自疫情上網課以來,催生出了一個網絡暴力組織——“網課爆破手”。
他們混進學校的網課群里,然后發(fā)一些非常惡心的東西,包括語音、圖片、視頻。
老師、學生受不了了,他們就勝利了。
而新鄭三中這位劉老師,正是在他們長期的“爆破”下,情緒激動患上心梗。
據媒體報道,有不少學生在上網課過程中都遭遇了類似的“網課入侵”,其“入侵”內容多樣、人數眾多,從開麥說話、播放歌曲、刷屏霸屏,到直播淫穢視頻、辱罵師生。
相關人員通過網絡邀約、組織,去侵入學校網課、公司會議等正常直播活動,大肆破壞后在網上分享“戰(zhàn)果”。
在“爆破”團伙之中,大部分都是未成年人,有的還在上學,有的高中肄業(yè),而孤勇“爆破手”的大多也是學生。
學生請“爆破手”入侵課堂的動機多樣:有人是不愿意上網課,有人表示自己想放幾天假,而有人“單純覺得好玩”。
就是這群涉世未深的孩子,在網絡的“保護傘”下,放下真實世界的道德感和責任感,將無知變成一把把傷人的刀,刺向網絡那端無辜的師生。
一場網絡暴力,成就了施暴者的快感,可他們從沒想過,網暴帶來的一切對于受害者來說有多么可怕。
永遠不要低估一個未成年人的惡,他們的惡比成年人更純粹、更直接、更沒有底線!
還記得那個7月份被逼跳樓的女生嗎?
那個網名叫做“依奈”的up主,很擅長畫畫,熱愛玩游戲。
她會在主頁上寫“想和任何人成為朋友,愛著這里每一個人”,會在家里的墻壁貼上各種鼓勵自己的“魔法少女守則”。
其實,這個看上去可愛溫柔的姑娘,曾經飽受抑郁癥的困擾,多次自殺未遂,后來在朋友和家人的關懷下才慢慢好轉。
然而,一群未成年網暴者卻盯上了她,對她不斷進行網暴和霸凌。
他們惡狠狠地打出字眼:你最好早點死。
最終,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到來。
依奈在他們持續(xù)的網暴下徹底情緒崩潰,選擇在7月26日那天從大樓上一躍而下。
然而,逼死依奈的未成年網暴者并沒有因為依奈的死而感到絲毫的自責和恐慌,而是變本加厲地說出了更惡毒的話語。
信息發(fā)達的今天,網暴的成本為零。
而更可怕的是,網絡暴力在青少年群體中很容易會發(fā)展成校園欺凌。
一旦青少年被網暴瞄準了,后果不堪設想。
03
未成年人網絡暴力,已經到了極其可怕的地步,他們早已在不知不覺中把魔爪伸向了我們看不見的角落。
據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fā)布的大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未成年網民達到1.83億人,互聯(lián)網普及率為94.9%,其中42.3%的未成年人曾經遭遇過網絡霸凌,很多孩子表示遭遇網絡霸凌之后?輩子都有心理陰影。
? 作為家長,有責任保護他們免受網暴的傷害。
那么該怎么保護呢?如果孩子遭遇網暴,家長怎么幫TA把傷害盡量降低?
家長要強硬起來,教孩子如何正確拒絕傷害
孩子被網暴,作為家長一定要強硬起來。
要告訴孩子:面對網暴不要默默忍受,要有明確拒絕的態(tài)度。
如果孩子處理不了,家長就要行動起來,聯(lián)系老師了解情況,與當事人家長溝通等等。
這個過程中,家長一定要幫助孩子把證據收集好。
除此之外,還可以嘗試聯(lián)系網絡平臺對相關內容進行舉報投訴。
如果情況沒有得到制止,一定要及時報警,用法律保護孩子。
? 注意到孩子的變化,防范一切傷害于未然
家長平時要多關注孩子的日常狀態(tài),及時化解、防微杜漸特別重要。
比如,孩子突然不愿意上學了;晚上睡不著或者經常做噩夢;有自我傷害傾向等等。
家長要和孩子、老師多溝通,仔細觀察,才能真正做到“察言觀色”。
告訴孩子:爸媽一直在關注TA。
這是家長對青春期孩子最有效的支持方式之一。
? 網絡暴力的惡意,只有親身承受那一刻才知道有殘酷。
對孩子,我們要教會他們對網暴的態(tài)度:
做淡定的一小撮,而不是狂熱的大多數。
而如果孩子面對這樣的惡意,家長一定要賦予孩子拒絕的勇氣,幫助TA,保護TA。
掃微信二維碼,實時關注最新冬夏令營動態(tài)
常見問題
最受歡迎的線路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