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所熟知的郭采潔,是小時代中“顧里”的那一面,是一針見血,是驕傲自信,是從不低頭的女王......
可原本的她并不是這樣的,當你看完她的故事,也許就會理解這種強大的氣場并不是她天生自帶的,而是一種來自生活的打磨,成為自我保護的盾牌。
很難想象如此自由的一個人,曾經(jīng)也被重男輕女的不平等思想壓迫著,我們以為的自由可不是那么好得來的——
01
芒果TV綜藝《浪姐3》二次公演時,節(jié)目組出了一道假設(shè)題:如果此時此刻給你一個電話,你會打給誰?具象抽象都可以。
于文文說自己想打給父母,想告訴他們:
未來要是結(jié)婚的話,你們會生一個女兒,不是兒子,是女兒,你們的婚姻也不會長久,如果你們?nèi)匀挥X得這樣是值得的話,那你們再結(jié)婚生子。
而郭采潔也是選擇打給1998年的父親,無論如何選擇剖腹產(chǎn),
郭采潔曾經(jīng)在一期《人物》專訪中,談到過自己的原生家庭——
郭采潔出生于臺北市一個普通家庭,在家中排行老二,媽媽經(jīng)營一家文具店,爸爸是普通的上班族。
相較于姐姐,郭采潔自小性格就很獨立,因為從小待在媽媽身邊的時間很多,母女之間的關(guān)系非常親密。
但這段母女情分僅維持到了她12歲的時候,由于那個時候很多家庭都存在重男輕女的思想。
如果生不出男孩子,女性就要承受家族的壓力,而郭采潔的媽媽一連生了兩個都是女孩,因此她不顧高齡地懷上了第三胎。
媽媽去待產(chǎn)的那天也是她準備去參加演講比賽的時候,面對同樣都很重要的事情,母女兩人都很緊張。
演講比賽前,媽媽建議女兒可以去頂樓祭拜,郭采潔點頭應是,演講完畢,她回到家里和姐姐一起等媽媽的消息。
但不久之后,就收到了爸爸匆忙地叫女兒們穿衣去醫(yī)院的消息,到了醫(yī)院之后,家人們的痛哭讓自己明白了,她已經(jīng)永遠地失去了自己的媽媽。
郭采潔在家里是老二,爸爸對她們兩姐妹的教育方式就是,什么好的都是姐姐先選,這是次序。
所以很多時候,都是郭采潔在做功課,做家務,姐姐在玩兒,她也很希望能通過努力得到爸爸的夸獎。
可是即便如此,只要郭采潔哪里做得不讓爸爸滿意,爸爸就會用極其冷漠的眼神看她,仿佛自己根本不認識她。
為了不被冷眼相待,或者是為了爸爸的愛,她一直努力做得更好,后來好像也沒有得到她想要的結(jié)果。
郭采潔不得不承認,父親這種偏心帶給她的影響很深,自己長大后,為了得到別人認可,她也會不自主地代入討好的心態(tài)。
有的人童年受到的傷害,會用一輩子去治愈,有的人用童年治愈余生。
02
電視劇《請回答1988》的幾對家庭中,有一家是多孩家庭,大姐寶拉、二姐德善和弟弟余暉。
每次家里的食物或禮物不夠分的時候,父母都會勸說德善懂事一點,讓著點姐姐和弟弟。
煎雞蛋只剩兩個的時候,媽媽會給寶拉夾一個,另一個給余暉,完全忽視德善渴望的眼神,還讓德善多吃點腌豆子,暗示她喜歡腌豆子。
隔壁鄰居送來了炸雞,卻只有兩個雞腿的時候,也是一個給姐姐,一個給弟弟。
還有每年過生日,大女兒和二女兒生日早了三天,于是將兩個生日合并成了這個家庭的共識,姐姐吹完蠟燭,就把蠟燭拿掉兩根,繼續(xù)給妹妹過。
妹妹為此隱忍了很多年,終于忍不住在這一天爆發(fā)了出來,每次的委屈并沒有人能理解,大家都覺得理所當然。
可她也只是個孩子,渴望得到只屬于自己的生日而已。
她委屈地哭出來:“我說過了,我要單過生日,不想跟姐姐一起過,吃炸雞也是,雞腿只給姐姐,我只能吃雞翅,我也想吃雞腿!”
雖然沒有重男輕女,但這也是一種“偏心”,在孩子們的心中生根發(fā)芽,成為下一輩成長教育的絆腳石,就此蔓延影響。
在家庭教育中,我們不能一味地要求某一個孩子為緩和親子關(guān)系而付出,父母最應該做到的是一視同仁。
并不是每一個家庭的父母,都能夠及時察覺到自己在對待孩子時的偏心行為。
很多家長可能在不知不覺里,就偏向了其中一個孩子,對孩子造成了陰影,所以及時觀察孩子的心理動向和情緒變化是很有必要的。
多孩家庭中,父母雖然很難做到一碗水完全端平,但是在物質(zhì)和精神上別苛待孩子,可以根據(jù)孩子的特點選擇不同的方式來養(yǎng)育。
03
很多時候埋怨的都是從小事開始積累起來的,所以攻克重點應該從小事抓起,譬如打鬧,惡作劇,辨是非......
用公平判別取代“孔融讓梨”
利益上的獲得就是孩子產(chǎn)生公平心理的來源,所以在分東西的時候,要采用一人分另一人先選的方式,才能保證兩人心態(tài)上的平等。
公平并不一定是兩個孩子得到的完全一模一樣,而是根據(jù)各自所需??洫劚頁P一個孩子時,也注意發(fā)現(xiàn)另一個孩子身上的亮點。
保證機會公平均等
孩子的興趣決定了他們的技能發(fā)展,有些父母看孩子在某一方面很有天賦,就會深度培養(yǎng)其這一方面。
而另一個孩子也許很喜歡,卻沒有給予公平發(fā)展的機會,也會感到被忽視。
培養(yǎng)正確的公平觀
公平是一個復雜的現(xiàn)象,在孩子還沒有完全了解的時候,家長不僅要替孩子去判斷公平和不公平的現(xiàn)象,還需要為他們樹立正確的公平觀。
最重要的還是父母在內(nèi)心秉持公平理念,無論大小,無論男女,無論性格是否開朗,無論聽話與否,都要公平對待每一個孩子,給予每一個孩子感受得到的愛。
掃微信二維碼,實時關(guān)注最新冬夏令營動態(tài)
常見問題
最受歡迎的線路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