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觀察到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xiàn)象:
那些在兒時的成長中,能夠得到父母尊重和信任的人,長大后他們的心態(tài)往往更積極樂觀,取得的成就也更大。
很多時候,父母一個無意識的動作,一句不經(jīng)意的話,都可能會對孩子造成難以忽略的影響。
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曾說:“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01
一張照片:碎成一地的天價玩偶,一旁不知所措的小男孩、雙臂交叉的媽媽和雙手叉腰的爸爸。
幾乎不需要額外的文字描述,就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熊孩子”的故事。
其實事情的經(jīng)過是這樣的。
周末,一對父母帶著5歲的大兒子和3歲的小兒子在玩具店閑逛,一家四口還穿著親子裝。
沒想到突然一聲巨響,媽媽扭頭發(fā)現(xiàn),一個高達1.8米的金色天線寶寶轟然倒地。
店員沖過來對一旁的媽媽說:“你兒子踢了玩偶一腳,才會壞的。”
由于孩子父母沒有目睹事情的經(jīng)過,所以也就默認是兒子踢壞了玩偶,于是便主動表示賠償費用。
但一看價格,驚呆了,就這么一個玩偶居然售價5.28萬港幣。最后經(jīng)過上方協(xié)商,賠償了3萬多港幣。
有網(wǎng)友說,這就是父母該付出的代價,誰讓他們沒管好自己的孩子呢。
而站在她旁邊的大兒子,低頭看著破碎的天線寶寶,通過照片都能感覺的他的傷心。
本來以為這件事情就結束了,沒想到,網(wǎng)上突然流出一段事發(fā)時的監(jiān)控視頻,事情的有人驚人的反轉。
從視頻中可以看出,當時小男孩并沒有主動踢玩偶,而是為了躲避來來往往的人流,不小心撞到了大型天線寶寶玩偶。
同時,在玩偶倒地的一瞬間,孩子的下意識反應是去抱住它。
這段監(jiān)控視頻,還原了當時的現(xiàn)場,真相和店員所說的大相徑庭,這不僅對當事小男孩造成了心理傷害,還在社會上造成了負面影響。
看了這段視頻,媽媽這才知道,原來自己冤枉兒子了。
網(wǎng)友輿論也發(fā)生逆轉——
網(wǎng)友原先都以為是男童頑皮大力推撞打爛店中玩具,認為應該賠償,但看過片段后紛紛表示男童并非故意破壞玩偶,質(zhì)疑店方很有問題。
指該玩偶體積巨大但重量很輕,輕碰就很容易倒下,卻沒有任何圍欄,一般顧客也有機會碰到而導致?lián)p壞,懷疑是店家碰瓷。
有網(wǎng)友認為小朋友沒有受傷已經(jīng)是幸運了,玩具店怎么還好意思叫顧客賠錢,而且一個玩偶要賠3萬多令人質(zhì)疑價格虛高……
事件發(fā)酵后,玩具店母公司緊急道歉,把錢退給了小朋友的父母,并且把店里超過1米的玩偶都收了起來。
一場轟動香港的風波,總算平息了下來。
02
但事件中的小男孩,因為這場風波受到的心理陰影,也許在短時間內(nèi)都無法抹去。
小男孩的父親表示孩子好像被嚇到了,男孩還問了三次“為什么玩偶這么可怕”,而且好幾天沒去上學。
父母心里也很難受,覺得不該錯怪孩子。
被誤解、被冤枉具有極大的殺傷力,尤其是對還不能充分為自己比辯解的孩子來說,這種委屈和難受是雙倍的。
如果當時父母能蹲下來,向嚇壞了的孩子問清楚來龍去脈,安撫她的情緒,也許這件事就不會給他留下這么大的影響。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愛孩子的父母,卻很少有無條件信任孩子的父母。
還記得重慶民警為還小男孩清白,連看了三天監(jiān)控這件事嗎?
這件事的起因,是一位車主發(fā)現(xiàn)自己的車上多了八處劃痕,看起來像是人為的。
民警調(diào)取了監(jiān)控錄像,發(fā)現(xiàn)有一個小男孩一直在車附近徘徊,過程中還多次用手觸碰了這輛車。10歲的男孩欣欣解釋說當時只是逗弄蒼蠅,并沒有做這樣的事情。
車主則認為這只是借口,車主說很有可能是欣欣在走動時衣服上的拉鏈不小心劃到車子。但欣欣否認,堅持自己沒有劃過車子。
就在雙方堅持不下的時候,欣欣的父親劉先生突然表示愿意賠償車主的損失3500元,讓家人把兒子帶離現(xiàn)場。
作為父親,他看到越來越多的人前來圍觀,并對孩子指指點點,擔心傷及孩子的自尊,無論是不是兒子所為,繼續(xù)耗下去,只會讓欣欣有更多的負面情緒。
雙方達成和解后,劉先生心里始終還有疑問:欣欣始終堅持自己沒有劃過別人的車子,他也相信兒子不會這樣做,或許這其中有什么隱情?于是他又找來了兒子欣欣。
面對父親的提問,欣欣依然堅定地表示不是自己做的。劉先生認為自己有責任去證明孩子的清白。
劉先生聯(lián)系到了民警鄒興華,巧合的是,鄒興華也在持續(xù)調(diào)查。
民警還從另一段監(jiān)控錄像中看到,這條刮痕是車主出入車庫時自己刮的。
于是,民警第一時間聯(lián)系了車主和劉先生,車主承認了自己的錯誤,第一時間退還了3500元,提出一定要當面給欣欣道歉。
當欣欣被冤枉劃車、受到圍觀者質(zhì)疑的時候,欣欣的父親細致入微地感受到孩子的情緒,他選擇賠償,出于對孩子的保護。
在劃車事件上,欣欣的否定得到了父親的肯定,父親不遺余力的尋找證明孩子清白的機會,事關孩子的自尊。
和欣欣父親一樣,還有調(diào)查案件的民警。
他記住了欣欣對劃車的辯解,即便是在雙方達成和解之后,他仍然反復查看停車場的公共視頻,不錯過任何一個畫面,就像他不愿意錯怪任何一個孩子。
03
在真相大白后,男孩如釋重負:“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突然頭就抬起來了,變輕了,特別開心。”
一句話看得出來,孩子有多看重自己的清白,盡管他只有10歲。
被父母堅定信任的孩子,內(nèi)心就會充滿底氣,去對抗生活中種種挫折。
父母的信任,是孩子最大的底氣。
1)一個孩子的清白是很重要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一次不公正的審判,其惡果甚至超過十次犯罪。因為犯罪雖是無視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審判則毀壞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
孩子的心就是水源。
很多孩子的變壞,都是從第一次被冤枉開始的。
尤其是當其他人都覺得孩子做錯了,“肯定是你做的”,甚至連親人都一口咬定是孩子干的,連象征著法律正義的警察叔叔也都這么認為,孩子就會覺得,天塌下來了。
孩子還小,ta自己無法自證清白,說什么都被大人武斷的判為“孩子撒謊”。
這種情況下,ta委屈,冤枉,從此不再對外界、周邊人報以信任,久而久之,這種心結得不到疏解,漸漸就會變得偏執(zhí),進而甚至欺騙、厚黑,或者是麻木。
所以,別說孩子還小,再小的孩子也看重自己的清白!
2)為人父母,要相信自己的孩子
一個父親對自己孩子的耐心與信任,是天然的情感,但太多的父母,卻缺少了這份天然情感。
有不少的父母,總是習慣性地錯怪孩子、誤判孩子。
因為你愛淘氣,所以闖禍的肯定是你;
因為你經(jīng)常馬虎,所以不可能得100分;
因為你任性,所以你不可能改掉缺點……
多少孩子內(nèi)心的崩塌,來自父母武斷的主觀評判:
“就是你”、“肯定是你”、“不是你就怪了”、“是你先動手的吧”。
孩子被冤枉的小事,過后父母可能很快就忘了,可是孩子卻能記了一輩子。
不是孩子愛記仇,是因為被冤枉的孩子,除了無可辯解的委屈和不得自證清白的無奈,還有不被信任的失望。
不被父母信任的孩子,沒有安全感,沒有自信,甚至自我懷疑。這些委屈和失望,因為來自最親近的父母,所以傷害也最深。
而從小被父母信任度孩子,ta有著很強的安全感,有自信也有勇氣和擔當,當發(fā)生問題時,他知道父母可以幫他,可以向父母敞開心扉,成長也就更加順利。
因為有了這份珍貴的信任在,父母對于孩子而言才有威信力,才值得依靠,父母對孩子的教導才更好被接受。
掃微信二維碼,實時關注最新冬夏令營動態(tài)
常見問題
最受歡迎的線路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