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0日,楊冪在微博曬出了了一張合照,并官宣:“祝你生日快樂,永遠幸福、開心、好看!”
照片中,兩個人都身穿黑衣,背影出鏡,做出比耶的手勢,貼身貼在一起,看起來十分默契。
一句簡單樸實的祝福,一張親切的合照,卻讓無數(shù)網(wǎng)友含淚直呼:“爺青回!”
是的,楊冪祝福的對象不是別人,而是劉詩詩!時隔11年,這段友情終于“破鏡重圓”。
01、今日歡顏,更是昨日舊識
2010年,《仙劍奇?zhèn)b傳3》熱播,楊冪和劉詩詩在其中飾演雪見和龍葵。
戲內(nèi),兩人是千古情敵;戲外,兩人是親親閨蜜。
那時候,兩個人的關(guān)系鐵到令人羨慕。
剛進劇組,楊冪就認下劉詩詩為妹妹。
相似的年紀,使得兩個人迅速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她們一起逛街、一起吃飯、用同款手機殼、一起有說不完的話......
劇外,兩個人的友情也迅速升溫,經(jīng)常相約聚會聊天,還會到對方劇組探班,感情不是一般的親密,動不動就在一起撒糖,圈了一大批“西皮粉”。
那時候的貼吧,還出了一個“冪詩吧”,即二人共同粉絲建立的發(fā)言專區(qū)。足見當時,這對姐姐妹妹CP有多火,這段閨蜜情又有多高人氣。
然而,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就是這么微妙。本以為這段友情會長長久久,但沒想到最終還是輕易走散了。
關(guān)于兩個人關(guān)系的破裂,坊界的傳聞有很多。
但外界的紛紜如何,真相到底只有當事人最清楚。
其實兩人的相離也不是突然之間的,而是再不斷成長的過程中,在不斷取舍的過程中漸行漸遠。
同為85后小花,資源是有限的。雖有姐妹情誼,但是在魚龍混雜的娛樂圈,“佛系”可是在自尋死路。
關(guān)系的建立很難,破碎卻很容易。
同讓人唏噓的,還有“冪糖”閨蜜情。楊冪結(jié)婚時,唐嫣作為唯一的新娘,兩人情誼的深厚不言而喻。
“考古”兩人之間的互動,甜的讓人羨慕不已。從2011年到2017年,兩年的生日互相彼此送祝福,從未間斷。
原以為“冪糖”會一直甜下去,但在追逐名利、身不由己的娛樂場,有時候很多事情,往往都是自己難以控制的。
一段深厚感情的結(jié)束,往往是悄無聲息的。
真摯而熱烈的情感,最純潔也最美好,也就更容不得一點沙子。
曾經(jīng)關(guān)系最為深厚的兩個人,往往最容易翻臉。正因為感情深厚,彼此心照不宣,所以對方一點點猶豫和異樣都會帶來加倍的傷害。
就像一面潔白無瑕的鏡子上,被不經(jīng)意間劃上一道刺眼的劃痕。
別哀嘆、別抱怨,人生本就是一場漸行漸遠的分別,能有一個人陪伴走過一段路,已是值得彌足珍惜。
02、離別,是友情的常態(tài)
《千與千尋》:
我不知道離別的滋味是這樣凄涼,我不知道說聲再見要這么堅強。
很多人,走著走著就散了。
曾經(jīng)逛貼吧時,逛到一個令人又心疼又不禁唏噓的帖子:
上大學時,我有一個關(guān)系特別要好的朋友,那個時候還沒有閨蜜這個說法,如果有那她此生是我唯一的閨蜜。
那時候,我們的關(guān)系很好,吃飯一起,睡覺一起,自習一起,干什么都在一起。熄燈了還會抱著被子擠到對方的床上,每天似乎有說不完的話。
缺錢的時候,她毫不猶豫拿出自己的生活費;失戀了,她陪我到天亮。
畢業(yè)之后,我回了老家,她去了上海魔都工作。
剛開始分離的時間里,我們每天微信打的火熱,說著大學時代的趣事。
但慢慢地,我們彼此有了不同的圈子,她見過我沒見過的風景,交往的都是我不認識的朋友,我們的世界漸漸再無交集。
從設(shè)置聊天置頂、朋友圈特別關(guān)注,到大半年都不聯(lián)系,到再無聯(lián)系。
時間在往前走,沒有爭吵,沒有誤會,就在彼此漸行漸遠中,分了別。
每個人的故事,或許都跟這個故事里的主人公大同小異,也許都曾擁有一段真摯的友情,你們約著一起做彼此孩子的干媽、約著一起去旅游、一起養(yǎng)老......
然而,卻忘記了:漸行漸遠,本就是不可逆轉(zhuǎn)的稀松平常。
龍應(yīng)臺在《親愛的安德烈》中寫道:
“那推推擠擠同唱同樂的群體情感,那無憂無慮無猜忌的同行深情,在人的一生中也只有少年時期有。
離開這段純潔明亮的階段,路其實越走越孤獨,沒有誰會永遠陪著誰的。”
所以,不必唏噓、不必埋怨。
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實在脆弱,擋不過時代的裹挾,也抵不住命運的洪流。
再好的朋友,也會因身份地位的變化失了曾經(jīng)的親密;再濃烈的友情,也會敗給漸行漸遠的三觀。
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懂得感恩,懂得珍惜當下我們所擁有的每一段關(guān)系。
生命迎來送往,聚散離合是人生常態(tài)。
《山河故人》里說,每個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遲早是要分開的。
同行過,便可嘆無憾。
03、孩子因友情不再而悲傷,該怎么辦?
成年人都會因為與摯友的分離而傷心不已,何況是年幼的孩子。
孩子的世界尚未被成人式煩惱填滿,失去一個好朋友的創(chuàng)傷,對他們而言簡直是顛覆了全世界,會感覺無比沮喪。
這時候父母不是要閉口不談,而是要陪孩子一起走過低谷期,讓孩子明白與朋友的分離是常態(tài)化的事情。
我們有時候選擇逃避提起,是想讓孩子的情緒得到緩沖,這并不正確。
孩子的成長,只有經(jīng)歷自我斗爭才能變得更有彈性。正視離別,才能更加堅強。
幫助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無論是難過、委屈或者憤怒等情緒,告訴孩子都可以說出來,不要憋在心里,父母會一直都在。
然后,告訴孩子,分別并不可怕。在人生的各個階段,會遇到不同的人,分別是無時無刻不存在的,要做的是珍惜當下,懂得感恩。
孩子失去一段友情的初期,可能會鉆牛角尖,從悲傷的情緒里遲遲難以走出來。家長可以與孩子好好談?wù)劊私膺@段關(guān)系的具體形態(tài),幫助他分析,再從中學習。
是誤會導致的分道揚鑣,還是時間沖淡下的漸行漸遠,只有找到深層次的原因,才能更加平靜地接受事實,更好的總結(jié)歸納,完善自我。
有時候,我們總是被孩子稚嫩的“絕交書”、“三八線”等行為搞得啼笑是非,殊不知這背后是孩子模仿性行為的特征。
孩子會隨著自己的社交本能,讀懂其他孩子的暗示,模仿一些大的孩子,或者模仿父母與朋友之間的相處模式。
這時候,我們就應(yīng)該言傳身教,規(guī)整自己的行為,懂得謙虛有禮,那么孩子也會是個有禮的人。
最后,家長最需要要讓孩子們知道的是:不管在什么時候,都不需要刻意去迎合,但一定要與人為善、尊重他人、珍惜友誼,這樣,走到哪里都不會缺少好伙伴。
人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子,真正的友誼經(jīng)得起時間和空間的考驗。
人跟人之間有種常見卻不好攤開說明的破裂,那是彼此生命主題的更改。
無論如何,學會珍惜與感恩當下的友誼,就是維系友情最好的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