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內娛的“人設”翻車,不在少數。
前有「選妃」被刑拘、逼迫九年女友分手,后有拿「無知」當借口拜鬼的......
一連串的“塌房”事件下,敗壞的不僅是路人緣,更有觀眾對于內娛的好感度。
直到《披荊斬棘的哥哥》首播,一波波“回憶殺”下,是自律、自由、堅韌,以及對夢想真摯的熱愛。
而最讓人眼前一亮的,莫過于戚薇的老公——李承鉉,一首《天上飛》殺瘋了!讓全網姐妹的快樂都飛起,紛紛感慨:終于get到了戚薇的快樂!
1、含“戚”(妻)量過高
李承鉉,是藝人、演員,但更多被人所熟知的是——戚薇的老公、lucky的爸爸。
戚薇和老公李承鉉,是娛樂圈公認的模范夫妻。
李承鉉更是用實際行動解釋了:什么是真正的“寵妻狂魔”。
《哥哥的少年時代》中,別的哥哥微博有一大半是關于自己的。
到了李承鉉這,最近100條微博中,只有12條是關于自己的。
但老婆戚薇卻占了整整74條,含戚(妻)率屬實超標。
甜齁了??!
不僅如此,在結婚的六年里,他更是向觀眾全方位地展示了——什么叫做戚薇的快樂。
老婆戚薇要出門,他沒有半點不耐煩,李承鉉會主動給她準備好化妝鏡,然后耐心坐在一旁等。
等的餓了,就自己點個外賣,還不忘先給老婆一口。
對于很多人來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
但李承鉉夫婦卻向我們展示了婚姻的另一面:尊重與足夠的愛。
戚薇指甲壞掉了,李承鉉就陪她去做指甲,還會體貼的安慰,一邊委屈巴巴的說:你不開心,我特別難受。
有的夫妻吵完架,丈夫能倒頭呼呼大睡,反正「夫妻沒有隔夜仇」。
但李承鉉不行,跟戚薇吵架后,因為擔心老婆的情緒,而看不進電視。
婚姻有B面,生活會擦槍走火。他們也會吵架,但從不會冷戰(zhàn)。
夫妻散步,相比較一些丈夫選擇逃避問題,李承鉉會主動、赤誠地問:
“這五年來,你有什么覺得我做得不夠到位的,希望我有改善的部分嗎?”
婚姻不會因為一地雞毛而失去激情,只要另一半對你足夠用心。
當大部分人抱怨婚后沒有儀式感時,李承鉉會凌晨四點偷偷跑去給老婆接機。
也會在戚薇在外地工作吃不上家鄉(xiāng)的串串時,而干脆在上海開了個串串店。
當生活歸于柴米油鹽,甜寵的戲份化成對生活的尊重。
李承鉉對婚姻的理解是,“我不是寵老婆,而是兩個人在一起不停地經營關系,找到舒適的分寸。”
戚薇說:“真愛永遠不是遇到的,是養(yǎng)成的。”
家,是兩個人的互相尊重與支撐。但難免不了的是,李承鉉夫婦一直被大眾所質疑的——
2、女主外,男主內
在結婚后,幾乎每個家庭都會遇到同樣一個問題:
孩子出生后,誰來帶?
lucky出生后,初為人父人母的李承鉉夫婦,也曾為這個問題難住過。
在現實面前,總有人要妥協(xié),最后夫妻倆商討的結果是:女主外男主內。
跟其他家庭「男主外,女主內」的理念不同,他們兩口子認為,「沒有誰的事業(yè)應該被犧牲?!?/div>
李承鉉認為:
“男人的事業(yè)生命線,比女性要長。男性可以隨時重啟事業(yè)。但為了生孩子,妻子是把她最黃金的時間付出掉了。”
婚姻里,比起一句「我養(yǎng)你」的寵愛,更難得到的是尊重。
也有人質疑李承鉉吃軟飯,他也從不解釋。
從一個藝人轉變成全職爸爸,這個過程經歷過撕裂和陣痛,也讓他產生過自我懷疑。世俗的異樣眼光、為自己前途的不甘、帶娃和操持家務事是日復一日的繁瑣,既不容易產生成就感,又不能產生直接的價值。
也曾讓他不止一次的崩潰,甚至想要求助心理醫(yī)生。
好在,戚薇是個懂得體諒與尊重丈夫的人,從沒有抱怨,只有鼓勵。
她說:
“在外奔波的那個人,你是頂梁柱,但是如果沒有家的支撐,你頂不住。”
他們的愛情,沒有什么誰強誰弱,也不是什么一物降一物。而是努力讓對方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一起把婚姻經營成最美好的樣子。
而父母的溫柔和善良,對于孩子來說,也是最好的言傳身教。
在李承鉉的教導下,小lucky養(yǎng)成了很多好的習慣和性格。
和小伙伴一起做任務時,Lucky出于心急,伸手捂住了吵鬧的小伙伴John的嘴,把John立刻嚇哭了。
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后,Lucky立刻拿來紙巾為他擦眼淚,并連聲道歉:
看到爸爸騎車疲憊時,Lucky會主動幫忙,減輕他的負擔。
也會在爸爸的腰受傷時幫忙貼膏藥,貼完還要再吹一吹。
孩子見過愛的模樣,才懂得如何去愛別人。
古靈精怪、共情能力強的lucky背后,是耐心溫柔,又不失原則,靈活懂變通,喜歡反思的奶爸李承鉉。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
好的婚姻是旗鼓相當,進可馳騁世界,退可煙火流年。
好的父母,懂得尊重與陪伴,于細微之處,讓孩子懂得愛與擔當。
3、好的教育是懂得和孩子一起成長
如果說,什么都可以逃避的話,那么孩子的到來,則讓很多初為父母者無處可逃。
年幼的孩子,憑著天性和直覺,闖入這個陌生的世界。父母的引導,則是他們看待世界的最初視角。
而這種親子關系,卻不是完全對等的人際關系。我們的情緒和成熟程度,我們對生命的理解和態(tài)度,我們處理親密關系的能力,被這個小生命映照得一覽無余。
于是,焦慮、崩潰等情緒接踵而來,在和孩子斗智斗勇的過程中,其實都是和孩子一起成長的過程。
而我們所要做的就是:
• 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切勿只顧極端的焦慮
在很多家長眼里,孩子似乎永遠都是問題。孩子不太愛說話,就擔心他的社交能力;孩子太乖,又害怕他會受欺負......
這種持續(xù)的焦慮感,不僅不會帶來任何益處,還會使得孩子在這種情緒的影響下,變得自卑、敏感。打破自身的焦慮,去更好的引導孩子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才是最好的解決之道。
• 正確的教育方式陪孩子終身成長
父母的教育方式深刻地影響孩子的行為模式,好的教育方式時引導、鼓勵,而不是一味的壓迫、指責。
在一次節(jié)目中,lucky把美妝蛋弄丟了,丟東西對小孩子來說太常見了,李承鉉卻沒有大事化小。
找回東西后,他沒有發(fā)火,反而很嚴肅的,通過親身經歷,讓她明白粗心大意的后果和嚴重性。
孩子的成長,拼的是父母的功底。
言傳身教,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掃微信二維碼,實時關注最新冬夏令營動態(tài)
開心冬夏令營微信公眾號
開心夏令營小程序二維碼
開心夏令營顧問掃碼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