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女兒被他誘導,拍了很多不好的視頻,女兒每次回來都很難過,我也很難過。”
黃奕在《了不起的姐姐》談到時,忍不住泛起淚光。本以為她只是識人不清,沒想到真相比想象中的還要可怕......
1、黃奕曝女兒曾被前夫誘導拍視頻
5月20日,在播出的《了不起的姐姐》中,黃奕的一番話讓很多網友又憤怒又辛酸。
離婚后,按照規(guī)定,黃奕女兒每個月都會被送往前夫家住幾天。
然而,每次送過去后,黃奕都會提心吊膽。因為每次黃芊玲回來時,網上都會有很多控訴她是壞媽媽的視頻。
每月讓女兒感受父愛的時間,卻成為前夫黃毅清攻擊她的籌碼。
而女兒的真心,卻成為父親的利刃。
黃毅清會誘導女兒黃芊玲說:媽媽打我了、媽媽又懷孕了、我只想和爸爸一起生活……
在憤怒與難過下,有一次黃奕終于情緒大發(fā),將女兒趕出了門外。
原因是前夫居然要求女兒說,自己遭遇了性侵,而孩子竟然照做了。
被嚇到的女兒哇哇大哭,以為媽媽真不要她了,慌忙解釋道:
“媽媽,我只有說你的壞話,爸爸才會開心點,我想,爸爸開心了……可能就不說媽媽的壞話了。我說的時候沒有人在拍我……媽媽,我確定沒有人拍才說的。”
年幼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是針孔攝像頭,更不知道自己的爸爸有多惡劣。她無法分清對錯,只想讓爸爸開心一點,這樣或許媽媽也會開心了。
然而,這種懂事與討好,沒有換來父親的愛,反而不僅傷害了媽媽,也傷害了自己。
每次回來,黃芊玲都會難過,默默地看著窗外,一句話不說掉眼淚。而作為媽媽的黃奕,更是無比自責與心疼,覺得自己沒有保護好女兒。
有心理醫(yī)生說過:當父母的關系出現(xiàn)問題時,孩子會傷害自己,目的是拯救父母的關系。
父母愛孩子,是天性,沒有選擇。孩子會因為得不到父母的愛,而不斷乞求,哪怕受傷。
2、孩子的愛虔誠而毫無條件
很多時候,我們總以為孩子不懂事,其實他們很暖。
路上撿到一個好看的葉子,會踉踉蹌蹌的跑過來送給我們。
我們生病了,孩子會為我們倒水遞藥,再用毛茸茸的腦袋湊近,軟軟糯糯地哄道:“媽媽,吃了藥就會好了。”
我們總會因為孩子粘著我們而覺得煩,但他們永遠又會毫無芥蒂地靠近我們。在他們的眼中,我們就是他的全世界。
他們都還小,都屬于不管我們怎么發(fā)脾氣,都會迅速原諒我們的年紀,依舊會努力笨拙的表達著自己對我們的信任和愛,然后在猝不及防的時候將我們深深觸動。
一位醫(yī)生要給媽媽打針時,一旁的孩子哭著用小手擋住針頭:
“不要扎我媽媽,我媽媽她會疼。”
那一刻,這針,似乎比扎到自己身上還疼。
一個還沒學會說話的孩子,在媽媽上班后,慢慢地爬到了媽媽的婚紗照前,輕輕地吻了上去。
孩子對父母的愛,與生俱來,赤誠深厚。
作家馮塵說過:“所謂父母子女一場,不過是相互滋養(yǎng)。我原本以為自己為你付出了一切,到最后才發(fā)現(xiàn),成全的,原來是我自己。”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愛孩子如生命;卻不知道,孩子愛我們更無保留。
曾看過一個采訪,讓父母和孩子互相打分。說起孩子,媽媽們都皺起眉頭。
他總是用袖子擦嘴巴。
一天要哭五六次、真的很生氣,特別是他不聽我話的時候。
當被問到,如果,滿分是10分,你會給孩子打幾分?
5分、7分、8分......
沒有一個10分。
換孩子回答了。提到媽媽,他們都不自覺揚起了嘴角。
我喜歡媽媽陪我玩。
反正,就是喜歡媽媽,想保護她。
所有的孩子都毫不猶豫地給出了10分。
甚至,還有1萬分。
當我們在心里掂量著給孩子打幾分時,他們卻早早打出了滿分。
調皮、愛哭、不好好學習......我們總盯著孩子的缺點時,媽媽的一綹頭發(fā),一個擁抱、一次陪伴都能讓孩子雀躍不已。
我們的愛,總會夾雜著要求和期待;但孩子對我們的愛,簡單而純粹。
原來,父母子女一場,要感恩的,終究是我們。
3、給孩子成熟的愛
孩子是父母的一部分,父母卻是孩子的全部。
走慢些,在孩子慢慢長大的過程中,多一些包容、多一些關愛。成熟的愛是讓孩子從家庭的牽扯中釋放自己,讓孩子擁有強大的內心力量。
就如同黃奕對女兒所說的那樣:
“寶貝,媽媽就只想跟你說一件事情,你不用去討好任何人。你不用討好我,也不用討好你爸爸,因為我們都是你的父母。
你不用討好我們都愛你,你只要享受這份愛就好了。你第一要學會愛自己,第二一定要有讓自己快樂起來的能力。”
不要因為父母的情緒或者自私而把孩子逼到絕境,孩子不會停止愛你,但他會停止愛自己。
父母成熟的愛是讓孩子即使身處困境,也能讓孩子樂觀、積極地面對生活。
經典電影《當幸福來敲門》中的黑人老爸克里斯,中年失業(yè),連房租都交不起。
被妻子拋棄,和兒子相依為命,沒有落腳的地方,甚至連飯都吃不起。
然而,在這種窮困潦倒的日子里,從始至終沒有嫌棄過孩子、抱怨過生活,還教育兒子“不要灰心,要捍衛(wèi)夢想。”
哪怕住廁所,躺在鋪著幾張紙的地板上,卻仍舊守護兒子的童心,與孩子一起做游戲,讓孩子忘記目前的窘境,對當下生活充滿熱情。
困難終歸會過去,他最后如愿成為了投資專家,而孩子經過這次“磨難”,也更堅定自己以后要走的路。
教育家蒙臺梭利曾說:我們對兒童所做的一切,都會開花結果。不僅影響他的一生,也會決定他的一生。
我們能做的,就是對得起孩子的選擇和信任,用愛和溫暖陪他們慢慢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