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意義上的家庭教育是由父親和母親合力進行的教育。而今,越來越多的父親“淡出”家庭教育,缺席家庭教育。究其原因,既有我國幾千年“男主外,女主內(nèi)”文化傳統(tǒng)的客觀影響,也有父親沒有意識到自身角色對孩子影響的重要性而形成的對家庭教育的主觀忽視。
母教“柔”父教“剛”,孩子上小學后應(yīng)以父教為主,剛?cè)岵?/strong>
心理學研究表明,依戀對兒童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有重要的作用。一般情況下,母子依戀是主要的依戀形式,但父子依戀對兒童的健康成長起著同樣重要的作用,只是影響的范圍不同而已。兒童與母親的關(guān)系主要建立在母親的撫養(yǎng)之上,而與父親的關(guān)系更多建立在活躍的游戲中。所以兒童在遇到痛苦時更多找母親尋求安慰,而想玩時則更多想到父親。父愛缺失就會使兒童缺少與父親游戲的經(jīng)驗,進而影響兒童心理的發(fā)展。
英國研究人員以英國一些小學作為試點,創(chuàng)造了許多將爸爸帶進課堂的方式。父親和子女一起野營、學習烹飪和縫紉,甚至一起制作母親節(jié)賀卡。他們發(fā)現(xiàn),爸爸越是積極參加活動,孩子的社交能力和總體表現(xiàn)就提高得越快。
同時,兒童時期是性別角色形成的關(guān)鍵時期。父親對男孩性別角色形成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又有研究表明女孩的女性氣質(zhì)是由男人的接納與贊許來定義的,所以父親對女孩的性別角色形成也同樣重要。不得不說,一個好爸爸能使男孩更像男孩,女孩更像女孩。
對此,心理專家表示,在嬰幼兒時期,孩子在生活上依賴母親,此時,應(yīng)該以母親教育為主,父親從旁協(xié)助讓孩子逐漸認可。而上小學和中學后,孩子的心理逐漸走向成熟,具有較強的判斷能力時,往往把父親視作未來發(fā)展的楷模,這時應(yīng)該逐漸提高父親的影響力,進而以父親教育為主,實現(xiàn)剛?cè)岵?,合二為一。一般而言,母親的細膩、溫柔、善良,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柔”的性格成長;而父親勇敢、堅強、果斷,則有利于孩子“剛”的性格形成。
心理專家認為,父愛和母愛應(yīng)該適度均衡,互相彌補,例如0至3歲階段的小寶寶,需要耐心細致的母親付出更多一些;待孩子長大一些,開始萌生外出鍛煉、冒險、探索需求的時候,則需要父親更多的陪伴和引導。對孩子來說,他愛母親,但更需要父親,父性教育和母性教育結(jié)合起來的教育才是完整的家庭教育。
爸爸應(yīng)該更多積極地參與孩子的成長過程
父親的意識往往決定孩子的一生,父親在孩子眼里代表著無窮的力量與強大的依靠。那么,作為父親,應(yīng)該從哪些方面去積極影響孩子呢?
首先,父親可以教會孩子堅強。教育專家認為,母親的教育像給孩子喂紅糖水,而父親的教育像給孩子補鈣。一般來說,父親通常具有獨立、自信、自主、勇敢、果斷、堅強、敢于冒險、勇于克服困難、富有進取心等個性特征。孩子在與父親的不斷交往中,一方面潛移默化地感受著父愛,模仿、學習父親的言談舉止;另一方面,父親也自覺不自覺地要求孩子具有以上個性特征。當然,父親還應(yīng)多帶孩子進行戶外活動,例如跑步、游泳、打球等,鍛煉孩子體格的同時,無形中也培養(yǎng)了孩子的意志力。
其次,父親應(yīng)該培養(yǎng)孩子的探索精神。一般而言,男性的探索精神比女性強,他們和孩子在一起常常會做一些探索性的活動,例如孩子把玩具拆開,母親可能會罵他們一頓,但父親卻會和他們一起去拆,然后再教孩子把玩具裝好。父親會對新生事物感興趣,因此也會激發(fā)孩子對新事物的興趣。
再次,父親更容易培養(yǎng)孩子理性的思維??茖W研究發(fā)現(xiàn),女性對事物的判斷多趨于感性,而男性更趨于理性。如果孩子總是跟著母親,由于母親對事物過多的感性,天長日久就會影響孩子對事物的判斷方式,容易養(yǎng)成過多的感性思維,這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而由于男性理性思維較多一些,所以父親長期接觸孩子,能培養(yǎng)孩子形成理性思維的習慣,使孩子在遇到問題時,就會多問幾個為什么,也不會人云亦云。
此外,父親還可以和孩子一起經(jīng)常下棋,提高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帶孩子做手工,培養(yǎng)孩子的動手能力;給孩子講述自己在外的奮斗經(jīng)歷,培養(yǎng)孩子抗壓、抗挫折的能力等等。
父教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些父親專注事業(yè),有著體面的職業(yè)和較高的收入,但由于時間分配不均,缺席孩子的教育;有些父親雖然有時間陪伴孩子,但由于家庭結(jié)構(gòu)呈母強父弱型,不能正常履行父親的職責;有些父親迫于生計,被動離開家庭,在無可奈何中缺席了對孩子的教育;有些父親由于婚姻的變故,不僅在孩子的教育上缺席,也在孩子的生活中淡出。
由于父教缺失,有些男孩子幾乎是母親一手帶大的,受母親的影響,性格趨向女性化。他們說話時柔聲細語,拿東西時喜歡翹著手指頭;他們怕羞、少言寡語、喜歡依賴別人、不勇敢、缺乏擔當、不喜歡交友、急躁沖動,缺乏男孩子的特質(zhì);他們較少嘗試過冒險,缺乏自信、勇敢與果斷,缺乏男子漢勇于創(chuàng)新與挑戰(zhàn)的陽剛之氣。由于父教缺失,有些女孩子從出生到小學畢業(yè),很少接觸到男性師長,這就弱化了她們的性別角色意識,影響了她們?nèi)烁竦耐晟?。父教缺失導致她們細膩的性格中缺失了一點粗獷,感性中缺少了一點理性。在融入社會后,存在與異性交往的困難;在步入婚姻后,會對家庭的穩(wěn)定性造成一定的影響。
父親對孩子而言是強大的力量和堅實的依靠,是智慧、剛毅和堅強的象征。當父教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發(fā)揮其應(yīng)有的職責時,孩子就有了堅實的依靠,心理上就有了安全感。在身體上,由于父親喜歡帶孩子去戶外運動,孩子的體格會更加強壯;在情感上,父親深沉嚴肅的愛,會讓孩子自信、好奇、意志堅定;在智力上,父親的邏輯思維和理性意識能讓孩子的智商得到更好的發(fā)展;在社會能力培養(yǎng)上,父親喜歡交友、喜歡參加各種社會活動的性格能讓孩子以較強的社交能力融入社會。
父親和母親對子女的影響是不同的。從人格培養(yǎng)角度看,剛?cè)嵯酀攀墙∪娜烁瘛D赣H的細膩與溫柔,有利于孩子“柔”的性格的成長;父親的勇敢與堅強,有利于孩子“剛”的性格的形成。如果將孩子比喻成一棵樹苗,父親提供給孩子的是成長的“主干”,母親提供給孩子的是樹葉與養(yǎng)分。父親與母親相互配合,孩子這棵樹苗才能挺拔、枝繁葉茂。
總之,父親在責任感、上進心、擔當意識等方面應(yīng)該給予孩子良好示范。專家認為,父親不僅要對家庭,還要對社會責任有擔當意識,在父親正能量影響下成長起來的孩子,會更陽光、更有幸福感。父親在家庭中絕不僅僅是經(jīng)濟提供者的角色,還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啟蒙人、教育者。父教,是孩子成長中不可或缺的教育,父教質(zhì)量決定著孩子的成長。讓父教回歸,并發(fā)揮其重要的教育職責,既是父親的家庭責任,也是父親的社會使命。
掃微信二維碼,實時關(guān)注最新冬夏令營動態(tài)
常見問題
最受歡迎的線路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