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媽媽群里,大家聊最近在看什么育兒書?一個很有經(jīng)驗的媽媽突然來一句:“我最煩那些動不動給別人開書單的人了,你以為你是誰啊,你腦袋比別人大啊。”
那一刻,我有些汗顏,因為這一兩年我也開了好多書單了,不僅有0到10歲孩子的,也有給家長,不僅有故事類,科普類,還有手工益智類,給家長的書單也不僅有一般的育兒類,也有細分的比如關于兒童閱讀、孩子英語學習、音樂啟蒙等等。
其實在我看來,這些書單并不是炫耀自己讀了多少書,也不是告訴你“不讀這些書,就帶不好孩子哦”。就像中國歷史上的孟母、科學家愛因斯坦的母親等,她們沒有看過一本育兒書,卻能從自己的直覺出發(fā),教出優(yōu)秀的孩子。
而又有多少人也會像我一樣感嘆,看了那么多如何教育孩子的書,依然當不了一個好媽媽。只是做父母這件事,我們都是第一次,多花點時間,去學習去感悟,帶好孩子的幾率總能大一些,將來留的遺憾也能少一些。
也常有媽媽問,我的孩子脾氣差,動不動就哭,請問可以推薦什么書給我看看?有什么辦法改變孩子的這些行為?
我必須老實回答,這樣的書我推薦不了,育兒書從根本上來說,改變的是家長自身的價值觀和教育理念,很多育兒書里有這樣那樣的方法來“對付”孩子,但我得說,孩子是拿來愛的,不是拿來“對付”的。
孩子就像一面鏡子,映出的是我們自身的難題,《夏山學校》里說,“天下沒有問題孩子,只有問題家長”,要改變孩子,首先要改變的就是我們自己。
有的家長覺得自己缺方法:“心里很困惑,不知道怎樣教育孩子才是正確的。”
還有家長表示自己缺能力:“備戰(zhàn)小升初,想輔導孩子卻覺得力不從心。”
我們有太多的焦慮,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我們被冠以“焦慮式家長”。
仔細想想,我們給孩子培訓班沒少報,課外活動沒少參加,補課一場接一場,甚至還要花精力參加家長的聚會,籠絡和老師的關系。
但即便如此,家長們也會覺得自己的焦慮沒有緩解多少。甚至其他家長的一舉,別人家孩子的一動,都能撩撥一下我們那根繃緊了的弦,我們的焦慮從何而來呢?
隨著每個孩子的出生,家長都準備了planA、planB...等無數(shù)個數(shù)不清的教子計劃,但卻在孩子不斷地成長中,遇到一個又一個難題。
做一名好家長,需要過哪幾關?
一名好家長是什么樣的呢?我認為:明責任、樂學習、會傾聽、常陪伴。
1.明責任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當然,在孩子上學之前,大多數(shù)家長都能自覺地履行教育子女的責任。但是,當孩子上學以后,有些家長就把教育孩子的責任一股腦兒推給了學校,覺得自己負責孩子吃飽穿暖,做好物質(zhì)保障就好了。
其實,孩子的成長教育不僅僅是老師的事情,同樣也是各位家長義不容辭的責任。家庭教育不僅可以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而且具有學校不可取代的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
作為家長,我們在重視學校教育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家庭教育。
2.樂學習
一名好家長,會自覺自愿地學習育兒的經(jīng)驗。
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您也許會存在很多困難和疑惑:怎樣使孩子愛上學習?怎樣與孩子一起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如何教孩子學會調(diào)整情緒面對困難?如何督促孩子明確目標合理規(guī)劃?
這些問題的答案,都需要您慢慢地去了解、去學習,將別人的育兒經(jīng)驗轉(zhuǎn)化為自己的寶貴財富。
3.會傾聽
在家庭教育中,當孩子努力想向父母傾訴他(她)的喜怒哀樂以及對世界的新奇想法時,父母如果不能聽、不會聽、甚至不愿意傾聽,就會對孩子產(chǎn)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我們在努力學習各類育兒技能時,卻常常忘記蹲下來聽一聽孩子內(nèi)心的聲音。
作為家長,您可以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以適當?shù)膬A聽姿態(tài)面對孩子,以朋友的方式傾聽孩子,做孩子最好的傾聽者。
4.常陪伴
陪伴,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0至3歲的孩子,需要父母滿滿的關心和濃濃的愛。父母們可以和孩子一起做游戲,給孩子講故事。這一階段,父母工作再勞累,見到孩子時也不要給孩子留下一個疲憊、遲鈍甚至漠視的印象。
3至6歲的孩子,需要家長有質(zhì)量的陪伴。如果您和愛人工作忙,可以兩個人進行輪流陪伴。也要注重潛移默化的隨機教育。
孩子到了6至12歲,親子關系就進入到飛躍期。家長要注意給孩子樹立良好榜樣,關注孩子學習的細節(jié),關注孩子的心理成長。
當孩子超過13歲,對家長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溝通。一個會跟孩子溝通的家長,教育必定不會太差。
致 父母
在孩子的教育上,我們多少也會有一些身不由己的感嘆,其他家長都如何,自己不得不去迎合。再加上一眾教育機構(gòu)的宣傳,營造出了人生只此向上一條路的假象,面對選擇,自然家長們對成績的追求更多就會被普羅大眾的觀念裹挾前行。
焦慮的家長們,還記得抱起襁褓中啼哭的孩子那一刻的初心嗎?還記得孩子生病痛苦時刻的心愿嗎?
不論橫向的社會比較,縱向的未來擔憂,還是從眾的壓力,都不應該遮蔽了我們的初衷,教育里對人才的培養(yǎng),首先是對“人”的培養(yǎng),我們對孩子的期望需要我們摒棄雜念的自省,孩子對我們的期望需得到應有的尊重,孩子對自己的期望更需要家長的引導,平復一下我們大環(huán)境下的驚慌失措,撫慰一下人群里的焦心勞思,希望家長們一直保持著對孩子的那份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