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說,去上海,就是看那歐式風格的建筑,那些大理石的建筑、青磚的街道……
很小的時候吃過從上海帶回來的糕,白色的細長條,用油一炸,糕體微微的膨脹呈半透明狀,脆脆甜甜的,中間還有點融融的湯心,糯糯的,入口帶著淡淡的清香氣。還有新鮮的百合,夏天的時候,洗凈上面的土塊,一瓣一瓣地和著綠豆熬粥,白色的夾在清涼的綠色里,微微的苦味,甚是好吃。我就是這樣記住了上海。
上海往事浮生若夢
也許,只有上海能夠給人浮生若夢的感覺,而且連它的過去都是那么富于“裝飾”性。
你可能會喜歡外灘的“萬國博物館”,也會對濱江大道的夜風或者衡山路上的迤儷沉醉,但是,所有的這些建筑和色彩都有一種曲折的趣味,因為,那些英法租借地的殘留和新海派的聚集都不免是外來的,少有當?shù)氐母?。不過卻是擋不住的絢爛,像是節(jié)日的禮花。
會吃的上海人
在上海吃過的第一頓飯是在咸亨,應該是紹興菜吧,只記住一味茴香豆。咸亨,最初是在網(wǎng)上聽說的,本以為是酸文人的引經(jīng)據(jù)典、信口開河,到了上海突然得知咸亨就在寫字樓的一層,甚是詫異,不知是自己走進了書里,還是故紙變成了現(xiàn)實。算起來去過最多的館子也就是這里了,因為它近在咫尺。
地道的上海菜,印象最深的當數(shù)美林閣吧,一色的玻璃器皿,與燈光交相輝映,精致優(yōu)雅盡顯,各色各樣記不住名字的大菜小菜冷菜熱菜統(tǒng)統(tǒng)色味俱佳、細膩鮮香,特別是糟魚,食之難忘,以至后來在報上看到糟雞糟魚糟菜的譜子都會細讀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