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青少年時候養(yǎng)成的習慣、品德、性情,會影響他的一生。曲阜國學夏令營專家發(fā)現(xiàn)近代名人梁啟超說:“人類心理有知、情、意三部分。所以教育應分為智育、情育、意育三方面。”而現(xiàn)代教育注重知識灌輸,主要從智育的角度出發(fā);教育應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讓老師從“可怕的”變成“可敬的”,家長從“可疑的”變成“可親的”,學生自己從“可憐的”變成“可愛的”
國學經(jīng)典中有很多寶貴的為人處世的道理,比如“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rdquo;“凡出言,信為先”等等。孩子在誦讀這些朗朗上口的語句時,不僅能夠識字認字,更是在潛移默化中學習了我國的傳統(tǒng)美德,為培養(yǎng)其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和道德品質(zhì)打下堅實的基礎。
當前,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由于家長的寵愛和疏忽,以及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不少孩子養(yǎng)成了不良的行為習慣:自理能力差、依賴性強、心里不成熟、任性、以自我為中心等。而《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論語》《千字文》等國學經(jīng)典恰恰給出了解決這些問題的方式方法。通過學習國學,家長能輕松地幫助孩子學到為人處世的原則和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生活習慣。
掃微信二維碼,實時關注最新冬夏令營動態(tài)
閱讀上一篇:國學啟蒙的教材有哪些值得閱讀的?
閱讀下一篇:為什么要普及國學教育?有什么意義?
常見問題
最受歡迎的線路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