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行為目的:坐不住的叮當
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點擊率: 發(fā)布: 2013-4-25
對意在吸引注意的孩子,父母和老師正確的做法是在他期望得到注意的時候忽視他,不讓他覺得“獲得”了注意;而當他表現(xiàn)良好,即使是微小的努力,甚至需要我們用放大鏡才能觀察到的進步,都要“給予”注意,及時鼓勵,切忌將標準定得過高,孩子難以達到。
叮當媽的困惑:
我家叮當5歲了,性子特野。瞅見什么新奇的玩意兒,他都會迫不及待地拿到手里,沒一會兒看見什么別的東西了,又會扔了這個去拿那個。我經(jīng)常得跟在他身后一路收拾。更要命的是,他在幼兒園里,也是“頑性不改”。老師上課,他東瞅西看,聽到窗外有小鳥叫,馬上跑過去;看到什么好玩的玩具,馬上過去拿,甚至別的小朋友手上的東西,也伸手就拿,弄得小朋友哇哇大叫:“老師,叮當搶我玩具!”老師為這件事情很頭疼,老是跟我數(shù)落。我也十分頭疼,回到家里,磨破了嘴皮說他,可是一點用都沒有,他還是我行我素,沒一點兒改觀,真讓人傷透了腦筋。
豆豆媽媽王宏點評:
“喜新厭舊”對孩子來說實在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什么新鮮好玩的東西都想據(jù)為己有,這是孩子好奇心的天性使然。而對于一些小小孩,他們的身心發(fā)展并不成熟,注意力還很難長時間集中,本身就處在“坐不住”的階段,偏偏被貼上了“頑性”的標簽,實在很是無辜。包括叮當媽在內(nèi)的很多父母和老師面對孩子的頑性常常直接糾正“不要這樣,不要那樣”,或者不厭其煩地給孩子講道理,其結果是孩子的這種行為不僅沒有改觀,而且愈演愈烈。氣急之下,有的父母和老師就會早早地給孩子戴上“多動癥”的大帽子,這實在是太沉重了,尤其對幼兒園的孩子更是如此。
每個孩子都會期待從團體中獲得一席之地和歸屬感。在這種心理需求下,可能有一些孩子會通過不良行為達到吸引注意、爭取權利的目的,而父母和老師無形中助長了孩子的壞習慣而不自知。
搶小朋友的玩具,惹得小朋友大叫,老師會指責他。這使叮當成功“吸引”了注意,達到了行為目的,不良行為被保留下來。
對意在吸引注意的孩子,父母和老師正確的做法是在他期望得到注意的時候忽視他,不讓他覺得“獲得”了注意;而當他表現(xiàn)良好,即使是微小的努力,甚至需要我們用放大鏡才能觀察到的進步,都要“給予”注意,及時鼓勵,切忌將標準定得過高,孩子難以達到。比如某天叮當能很專注地玩一個玩具,或者在幼兒園和小朋友合作玩游戲,媽媽或老師就應及時鼓勵他。我們強調(diào)的是“給予”而非“獲得”注意。
叮當?shù)倪@種行為一而再,再而三地發(fā)生,老師特別頭疼,難免生氣,進而嚴厲批評;媽媽面對老師的數(shù)落也會覺得沒面子,下不了臺,回家后“修理”叮當,甚至生氣、發(fā)脾氣。這很容易造成孩子的自我價值貶損,自信心降低,而且,由于老師、父母的批評往往只針對孩子后來惹的麻煩,不考慮孩子對新玩具好奇的特點,孩子的行為并沒有得到切實的指導。因此,老師的講道理,父母的發(fā)脾氣,最終都不會影響孩子的行為。與其事后對孩子發(fā)脾氣,不如教會孩子如何面對新玩具,看到新玩具時,還要看到它與環(huán)境、其他人的關系。
【糾錯】
閱讀上一篇:父母快樂,孩子才會快樂
閱讀下一篇:制定時間表:我的兒子不把學習當回事
- 北師大天生贏家好習慣想學營: 腦細胞總動員系列課程:訓練學生時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不讓家長催促,自覺、快速、認真完成學習任務(克服磨蹭拖拉,克服被動學習…
- 北師大天生贏家好習慣會學營: 通過角色扮演,讓孩子感到好玩和幽默的情緒有助于你在這個游戲中創(chuàng)造性的解決問題,從而引導孩子以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各種難題!
- 北師大天生贏家好習慣樂學營: 將學習目標和時間管理有效地結合在一起, 訓練學生明確學習目標、自己制定學習計劃并高效完成學習任務!
- 北師大好習慣“3+1”訓練營: 訓練營結束后,為了保證訓練效果,豆豆媽媽專家團將對您的孩子跟蹤一年,讓孩子在訓練營建立的好行為得到鞏固強化,進而成為好習慣……
豆豆媽媽夏令營路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