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去一家粥店吃粥。粥店的老板在粥鍋旁放了一張長長的桌子,桌子上擱著幾排碗,每個碗里裝著半碗粥。常常過來吃飯的顧客習慣自己動手,端上一個碗,自己從鍋里再舀半碗粥添上,就是一碗了。
夏天的早晨,我吃過這家粥店不下數(shù)十碗粥。半碗涼粥,兌上半碗熱粥,吃起來不涼也不熱,真是爽口爽心。粥店也經(jīng)營面點,而且喜歡他家面點的顧客也非常多。 但是,我從沒有吃過一碗面。老板是個矮小粗壯的漢子。每次有新的客人過來,總是會問他:“你怎么只裝半碗粥?”老板就笑呵呵地解釋說:“這半碗粥是裝在那 里冷著的,你再加半碗,就不冷不熱了。”客人恍然大悟。
這家粥店并不大,但是生意真好。每天我去的時候,想找個座位都很難。城區(qū)其他地方開的粥店,卻一個接著一個倒閉了。那些店為什么倒閉,我不知道原因,但是這家店為什么長盛不衰,我卻略知一二。
半碗粥,可以滿,可以空;可以冷,可以熱;可以濃,可以稀。在滿與空之間,在冷與熱之間,在濃與稀之間,是不是存在著我們所追求的中庸與中和呢?半碗粥道,體現(xiàn)的是可以上可以下、可以高可以低、可以深可以淺的中和之道。中和,是一種修養(yǎng),更是一種境界。
男孩教育唐海巖老師點評:
物極必反,過猶不及,對孩子的教育也恰似這“半碗粥”。讓孩子學知識、練本領、長技能就需要向孩子的碗里“加粥”,可是要掌握好一個度,才能起到最佳效果。粥少了,學生吃不飽;粥多了、滿了學生沒有了選擇和思考的余地,也會出現(xiàn)問題。
我們現(xiàn)在的孩子,被強行要求和灌輸?shù)臇|西太多、太沉重了!孩子每天早上從家里這個籠子被裝進車里這個籠子,然后被送進學校這個籠子,幾乎每天在這三個籠子 間過著三點一線的生活。孩子的“小碗”里裝的是滿滿的粥,有的是孩子愿意吃的,而有的是被逼迫吃的。孩子的時間被安排得滿滿的,空間被占得死死的,日復一 日、年復一年,孩子蔫了、累了、煩了、受不了了,甚至瘋了、傻了……
出現(xiàn)這一系列的“癥狀”,其根本原因就是孩子的碗里的粥太滿了,太滿就沒有了回旋的余地,太滿就不可能像半碗粥一樣可以滿,可以空;可以冷,可以熱;可以濃,可以稀了。
男孩俱樂部有個叫曾佳達的7歲老隊員,在他做事的時候,我們能感受到他的思考、認真、獨立、頑強等諸多精神品質,一身浩然正氣,從不做討厭、惹禍的事情。 有一次,俱樂部要選拔隊員去人民大學表演,曾佳達也向老師報名了。當老師讓孩子回家與家長商議后再確定時,曾佳達直接說:“下周我沒有問題,不用問家長 了。”一個7歲孩子的自信、成熟和淡定,讓我們感到有些吃驚。
通過與其家長聊天發(fā)現(xiàn),曾佳達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直堅持放手、放權,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自己該承擔的責任自己承擔,自己能做主的事情自己做主。孩 子的“粥碗”里永遠會有半碗空間屬于孩子自己的。時間久了,孩子養(yǎng)成了獨立思考、自立自強的習慣,教育的效果也在孩子身上體現(xiàn)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