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和口才作為一種社會實踐活動都是由于社會的需要才產(chǎn)生的。偉大的革命導師列寧說過:“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改革、開放以來,全國興起了一股“口才熱”、“演講熱。”越來越多的地區(qū)、部門、單位在招聘人才、選拔人才時,早已不滿足于看檔案與筆試,而是一定要再加面試、口試、答辯,甚至還要舉行競選演講大會。
越來越多的以發(fā)現(xiàn)與選拔人才為目的的節(jié)目主持人大賽、青春風采賽、廣告之星比賽、時裝模特比賽、公關小姐比賽等等,不但要看漂亮、看身材,也要看口才。在最后一輪決賽中專門有一個展示演講與口才的比賽項目。這時候,參賽選手必須使勁全身解術、一展口才,才有可能取得最后的勝利。
至于經(jīng)貿(mào)談判,談得高明,成百上千萬元爭取過來;談得外行,巨額財富白白送人;談得過于精明,一毛不拔,寸步不讓,忘了互利互惠的原則,談判破裂,雙方皆一無所獲。談判談判,無論多少計謀,都要通過“口才”去談。
舉吳儀國務委員到美國的談判。1991年在數(shù)次中美外交談判中,她的魅力讓美國人既頭痛又不得不敬佩。由衷地稱贊吳儀———“既是國家利益堅定的維護者,又是堅韌的談判者。”
在一次中美知識產(chǎn)權談判會上,雙方剛一落座,美國人想給吳儀來個下馬威,開場白便顯現(xiàn)出來者不善:“我們是在和小偷談判。”
面對對方的無理,吳儀毫不留情地反唇相譏:“我們是在和強盜談判,請看你們博物館里的展品,有多少是從中國搶來的。”
針鋒相對的回答令對方愣了一下,同時對手馬上清楚地意識到:這個女人不簡單。了解吳儀的人都說,吳儀“很會修理”傲慢的美國人。
可以說七十二行,行行都需要演講和口才。而缺乏演講與口才能力的人,將會在事業(yè)、工作、學習、生活等各方面越來越感到寸步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