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帽夾子是以來包裝皮影人物頭帽的。皮影人物的頭帽是指劇中人物所冠戴的頭帽及其臉譜。頭帽夾子,長一尺三寸,寬八寸許,內(nèi)有十二格頁或八格頁。臉譜、頭帽是一個完整的頭部,并不像大戲演員的頭帽可戴可卸,所以分類較渾。
1、王頭帽: 也叫堂帽或皇頭帽,是屬帝王之頭帽。在金底頭帽上雕有金龍,綴黃色絨球,帽后有兩根朝天翅。有的王帽還叫“九龍冠”,全金色,上雕個大絨球,和大小珠子數(shù)十顆,后有朝天翅兩根,周圍飾有九條龍。還有番王頭帽、老王頭帽、小王頭帽,以及親王頭帽、太子頭帽、并肩王頭帽等。
2、紗頭帽:俗稱“殼盧子”,是古代文官的頭帽,它包括相翅頭帽、交天翅、狀元翅、榜眼翅、探花翅頭帽在內(nèi)。紗帽頭翅有方紗、圓紗、尖紗三種。這三種帽翅是根據(jù)劇中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區(qū)分的,被含褒貶之意。忠正清廉者多用方紗,風(fēng)趣幽默的丑角多用圓紗,驕橫奸邪的凈角多用尖紗,其它各類紗帽型各有規(guī)定和要求。
3、二卜文:亦稱將帥頭帽,是屬古代主帥武將的頭帽,包括元帥、先行、中軍之類的頭帽,其帽式有帥盔(平頂盔)、盔梢子(即尖頂盔,也叫信子盔)、獅子盔、霸王盔、夫子盔、中軍盔等。其中夫子盔,在影戲中多用於岳飛、趙云等人物,還有綠色夫子盔,為關(guān)羽所專用。
4、巾子頭:為一般小生頭帽。包括解元巾子頭帽、儒生巾子頭帽、桃兒巾子頭帽、員外巾子頭帽、窮生巾子頭帽、方巾子頭帽、老生巾子頭帽、小丑巾子頭帽等。小生巾子頭帽頂端至兩耳邊,有硬的如意形裝飾物,上繡五彩圖紋,分稱文生巾子和武生巾子兩種。文生巾子頭帽后飄有兩根帶,是扮秀才、書生等所用;武生巾子后無飄帶,頭帽頂部加一紅綢結(jié)子。八卦巾子頭帽上繡金色八卦太極圖,后有飄帶兩根,為有道術(shù)之人所冠戴。員外巾子頭帽上繡壽字圖紋,帽后有兩片朝下翅,并繡有花飄帶兩根;還有相因子頭帽等亦屬巾子頭帽。
5、包巾頭:為武將、武士冠戴的頭帽,也叫扎巾頭帽,前為圓形,后有一硬板豎起,上繡花朵。包巾頭帽分帶翎子和不帶翎子的硬包巾和軟包巾兩種。
6、翎帽子頭:多為古代番邦文武官員及占山為王的文武百官,以及女將、女英雄之類人物的頭帽,包括束發(fā)冠翎(如呂布的頭帽)、狀元翎子、紗帽翎子、鳳冠翎子、盔梢翎子、單於翎子、仙翎子等頭帽。駙馬翅,若在番邦招親則要加上兩根翎子(如四郎探母一劇中楊延輝的頭帽)。草王盔乃為非正統(tǒng)帝王或占山為王的領(lǐng)袖所冠戴的頭帽,要加上兩根翎子,如孫權(quán)、宋江所冠戴的頭帽,這些都屬於翎帽子頭帽的范疇。
7、主師子頭:亦稱羅帽頭帽,分軟胎、硬胎和花、素(黑色)四種頭帽。軟胎素羅帽多為英雄豪杰所冠戴;硬胎素羅帽多為都頭、捕快之類人物所戴,或為仆人所戴;軟胎花羅帽和硬胎花羅帽,多為俠客義士或盜賊所戴。
8、雨帽子頭:是男女各式防寒御冷的風(fēng)帽。
9、披髪子頭:也叫“甩髪子”,是男女老少脫掉冠戴的一種髪型頭式,有平眉披髪頭式、縱眉披髪頭式、血頭披髪頭式和轉(zhuǎn)臉披髪頭式。這種披髪頭式,多是劇中角色丟盔落帽后頭部露出的一種髪型。
10、鳳冠頭:是古代貴族婦女的一種帽式。其帽頂部飾有鳳凰,額前垂有珠串,富麗美觀。包括小旦鳳冠頭、正旦鳳冠頭、丑旦鳳冠頭等。還有老旦鳳冠頭,其帽全金色,前垂小珠串,《大鬧天宮》中的王母娘娘就冠戴此帽式。
11、 辮子頭:是一般姑娘、丫鬟頭式的總稱。
12、草圈頭:是一般窮苦勞動人民的頭帽,包括冠戴各種草帽的頭式、布圈式頭帽,如影戲中的漁夫、耕夫、樵夫均戴此帽。其帽型如草去頂,只留下圈,套在髪髻下。在影戲《撐船》中的船夫就戴此帽。
13、挽圈子:是把頭髪挽在頭頂上的一種髪型。這種髪型在影戲中是凈角、武將除去冠戴后的一種髪式。
14、抓髻頭:是影戲中童子的一種髪式,其髪梳於頭的頂部,形如握拳,影戲中的少女多梳此種髪型。還有一種雙抓髻,是男女少年兒童的一種髪型。
15、老旦頭:是屬平民中窮、富老旦梳妝的髪式頭行,姚旦也包括在內(nèi)。
16、小旦頭:分閨閣富旦頭、平民小旦頭和丫鬟頭式等。
17、老生頭:屬平民中的老生巾子、窮生巾子、富生巾子等人物頭帽,還有勞動人民中的樵夫、農(nóng)人、船家、及漁夫等老年型的挽卷髪式。
18、雜角頭:是一般無名角色的頭型。
19、神頭:天上的神仙、地下的鬼怪頭型等,如《封神榜中的人物。
20、專用頭:是為某些演出劇目專門刻制的箱具,其人物道具均有該劇目獨有的標(biāo)志和造型。如《白蛇傳》一劇的人物造型,其頭部上端雕制白蛇標(biāo)志。在一些大型皮影箱具中,多有這類皮影專用的箱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