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些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并非僅僅是從責任感產(chǎn)生,而是從對客觀事物愛與熱忱產(chǎn)生。”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有“好之”、“樂之”方能有高漲學習熱情和強烈求知欲望,方能以學為樂,欲罷不能。也就是說,一個人只有對其所做的事情有興趣,才會以積極的姿態(tài)對事物進行不斷地探索,只有對所做事情感興趣,才會有源源不竭動力,才會在探索過程中永葆昂揚的斗志,身在累中不知累,在外人看來苦燥無味,辛苦無比,但對其本人來說卻其樂融融。心智拓展夏令營>>>
愛迪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位未曾進過學校的送報童,后來卻使美國的工業(yè)生活完全改觀。他幾乎每天都臥在他的實驗室里,辛苦工作18個小時,在那里吃飯、睡覺,但他絲毫不以為苦。“我一生中從未做過一天工作,”他宣稱,“我每天樂趣無窮。”
可見一個人如果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就會投入全部的精力,雖辛苦萬分,卻其樂無窮。孩子的學習也是如此,孩子如果對某一學科感興趣,那就無需外力推動,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廢寢忘食,想盡千方百計學通、學透、學深。教師、家長深諳興趣的作用,因此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總是想盡千方百計、采取各種措施想法激起孩子們的興趣。隨手翻開教育類的報刊、雜志,幾乎都能找到有關(guān)如何激發(fā)孩子興趣的文章;把類似于“激發(fā)孩子興趣”的字眼打入網(wǎng)上搜索框,馬上便會搜到幾十萬相關(guān)的網(wǎng)頁……但是,在現(xiàn)行的實踐中,人們似乎總是把重點放在如何“引起”孩子們的興趣、“激發(fā)”孩子們的興趣上,卻忽視了對孩子興趣的持續(xù)培養(yǎng),使得孩子的很多興趣曇花一現(xiàn),不能持久,因而無法長久地、甚至終生地促進孩子的學習進步與事業(yè)的成功。
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能只是激發(fā)孩子們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培發(fā)現(xiàn)孩子興趣、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讓興趣成為孩子內(nèi)在需求。心智拓展夏令營>>>
掃微信二維碼,實時關(guān)注最新冬夏令營動態(tài)
閱讀上一篇:對孩子適當懲罰有利于成長
閱讀下一篇:讓童心綻放才是最美的教育
常見問題
最受歡迎的線路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