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孩子還是大人在成長的過程中,經(jīng)常會遇到失敗。失敗的原因可能是因為經(jīng)驗不足或能力欠缺。從會動手開始,孩子就會想學著自己用勺子,他們還經(jīng)常會把碗打翻,于是有些父母就會大聲訓斥:“不許動,看你的碗都打翻了!”到上學后,考試沒能得到優(yōu)秀,老師會批評:“怎么把題做錯了?太不用心!”父母也會嚇唬說:“學不好,以后我看你怎么找個好工作?”心智拓展夏令營告訴家長這一系列類似的事件使孩子得到的信息是:我不行,做不好,不能再做。于是,孩子漸漸地理解為不能失敗,一旦失敗了不但會得到父母或老師的懲罰,而且還會帶來種種不可避免的悲慘命運。
我們的許多孩子從小就在一個很害怕失敗的環(huán)境中長大,當他們長大后,面對成功或者面對失敗時,往往缺少從容的態(tài)度。
孩子形成害怕失敗的心理后,會產(chǎn)生“不做不錯,多做多錯”的想法,從而喪失了嘗試新事物的勇氣,而處于“不作為”的心理狀態(tài)。過度的害怕失敗的心理,常常會養(yǎng)成孩子保持緘默的習慣。
孩子本來就是在失敗中逐漸成長,父母如果能善于與孩子溝通。能寬容孩子的失敗,孩子可以從痛苦的失敗經(jīng)驗中獲得許多知識。反之,孩子就會因為失敗而不做任何行動,寧愿裝聾作啞也要盡量避免失敗。那么,孩子的一生將是完全失敗的。當孩子具有害怕失敗、畏縮不前的心理和行為時。心智拓展夏令營建議父母應(yīng)該多進行親子溝通,從心理上給予糾正,行為上予以鼓勵和引導。否則,對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
在西方國家,父母非常尊重孩子這種失敗的權(quán)利。當小孩摔倒了、打架了、玩具玩壞了,父母都不去管,讓他們自己去體驗。在體驗的過程中,孩子就會知道什么事應(yīng)該怎樣做,什么事不應(yīng)該做。孩子稍大一點時,要去參加什么活動,或者要去旅游等,父母都會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向孩子提出一些建議,比如要注意些什么,要帶什么。但父母從來不強行要孩子這樣去做。他們的父母認為,只有讓孩子經(jīng)歷失敗。付出代價后,才能更好地掌握各種知識。另一方面,西方國家的父母更多地關(guān)注孩子的身心健康,而不是按自己的意愿對孩子施加壓力,他們知道,活得輕松、灑脫、自然的人,一般具有不過分看重功名的心態(tài),反而容易成功。這些成功的家教經(jīng)驗,同樣可以適用于我們的父母。其實,“允許失敗”反映出家長對孩子的寬容心態(tài),能有效地放松孩子的緊張情緒。
掃微信二維碼,實時關(guān)注最新冬夏令營動態(tài)
閱讀上一篇:少兒心智教育讓家長遠離誤區(qū)
閱讀下一篇:少兒心智教育如何應(yīng)對孩子厭學
常見問題
最受歡迎的線路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