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該如何選擇?
讓咨詢顧問主動聯(lián)系你吧!
協(xié)和國際小學生夏令營發(fā)現(xiàn),許多人在少年時代都有過對劍客的憧憬,多數(shù)是因為文學作品的熏陶而生出“仗劍走天涯”的夢想,又或是被諸如“三劍客”之類的擊劍名將感染、從而對那片賽道有了更多的幻想。在廣州就有這樣一群少年將夢想付諸行動,他們在不影響學業(yè)的前提下穿起擊劍服、戴上面罩,真正地成為了一名“劍客”,林文曲就是他們當中的一員。專題撰文 信息時報記者 鄧菲菲 專題攝影 信息時報記者 葉偉報盡管頂著一個書生氣的名字,13歲的林文曲卻是個不折不扣的運動健將。在練習武術的父親影響下,文曲很早就接觸體育鍛煉,只不過最開始她參與的項目并不是擊劍,而是游泳。“老爸說,女孩子最好先練游泳,因為能鍛煉全身的肌肉,肺活量也會變得比較好。”其實,林爸爸最初的目的只是讓孩子鍛煉好身體,并沒有期望文曲取得出類拔萃的成績,沒想到隨著年齡的增長,文曲卻表現(xiàn)出了過人的運動天賦,而這段練習游泳的經(jīng)歷也為她打下了很好的身體基礎。
小學二年級時,林文曲所在的詹天佑小學擊劍隊開始招人,這成為她運動生涯的一個轉(zhuǎn)折點。“本來我就對擊劍這項運動很感興趣,所以就從游泳隊轉(zhuǎn)到了擊劍隊了。游泳就是自己一個人在比,而擊劍相對戲劇性一點,比較符合我的性格特質(zhì),”文曲這樣解釋了自己“跳槽”的理由,“擊劍是個難度很高的運動,技巧、體力,很多方面都要去協(xié)調(diào),腦力和反應力也很重要,我喜歡有挑戰(zhàn)性的事物。”
成功“跳槽”之后,林文曲也展現(xiàn)了自己在這個項目上的天賦。從2008年到2010年,她三次奪得廣州市青少年擊劍錦標賽的團體賽冠軍,兩次奪得個人賽冠軍。而在通往這些榮譽的路上,她也真正享受到了擊劍這個項目的刺激。“三年前市錦標賽那次冠亞軍決賽給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那次對手很難打,真的打得很辛苦。雖然最后我贏了,但其實就差一分,當時我很激動,因為感覺到勝利來之不易。”
“擊劍就是我的娛樂”
升上初中之后,學業(yè)的緊張讓林文曲練習擊劍的時間少了很多,從原來幾乎每天報到,變成只能保持平均一周一節(jié),每節(jié)兩個小時。在她所在的西關外國語學校,知道她練習擊劍的人并不多,用她自己的話來說,這是因為自己比較“低調(diào)”。“基本上就班主任了解一點,也就限于知道我是練擊劍的,具體也不是很清楚。至于同學們,放學以后就各自回家,他們也不會跟著我,所以也不會知道。”
盡管課業(yè)緊張,也不能像從前那樣常常訓練,但林文曲還是沒有放棄的念頭,即便不能正式上課,也會自己在家里進行練習。“我覺得自己還是很勤奮的,而且能夠安排好自己的時間。我不會花太多時間在其他人的娛樂項目上,我就是專心訓練、專心學習。對我來說,擊劍就是我的娛樂。就像我老爸說的那樣,擊劍是腦力的休息,學習是身體上的休息,結合起來就剛剛好,勞逸結合。”文曲笑著說。
對于文曲來說,擊劍和學習都是她的最愛,哪一樣她都不愿意割舍。她希望自己能夠考上大學,也能繼續(xù)練習擊劍。這一目標并不是空想,因為包括中大在內(nèi)的幾所高校已經(jīng)開始招收擊劍特長生,國家一級運動員可以免考,其他級別則有相應的加分政策。假如能將現(xiàn)在這種“愛擊劍、也愛學習”的勢頭保持,文曲的“大學擊劍夢”是很有可能成為現(xiàn)實的。
閱讀上一篇:悲哀地標榜著我的所謂成熟
閱讀下一篇:協(xié)和暑期夏令營給孩子帶來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