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始亂終棄的戲碼,輸?shù)膹膩矶疾皇浅升垺?/div>
當年,吳綺莉信誓旦旦,稱自己生下女兒,是因為不忍心,并希望用一生守護。
然而,女兒吳卓林的名字里,似乎早就藏著那些不為人知的“真相”——
1、吳綺莉超越林鳳嬌(成龍原配)。
2、風水先生稱,這個名字能斷絕孩子與父親的親情。
于是,隨著小龍女吳卓林的長大,成龍身上的污點也越來越大。
每次上頭條之際,都被記者逼到絕境,倉皇而逃。
而每每這時,吳綺莉與小龍女相偎出鏡時,總是一副歲月靜好的模樣。
更甚至,吳綺莉似乎漸漸看得淡然:“我不想提他的事,過去就過去了。”
那時候,她是一個堅強的單親媽媽,是一個體貼負責的母親,關于贊美、稱頌她的通稿總是滿天飛。
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
2015年,香港經常接到一個報警電話,有個女孩聲稱一直遭受媽媽的家暴。
而這個女孩,就是小龍女吳卓林。
盡管,隨后吳卓林改了口供,聲稱媽媽吳綺莉沒有打她,只是因為母親日夜酗酒,想向外界尋求幫助。
然而,神通廣大的網友還是順藤摸瓜,深扒了她們母女的日常,才明白:吳卓林一直過得很慘。
她打罵吳卓林,讓孩子將厚厚的《辭海》放在腦袋上面,站著頂幾個小時,罰她抄寫也是幾個小時不停。
外婆更是火上澆油,她罵吳綺莉出來賣,拿刀逼吳綺莉跟成龍要錢。更有甚者,將錢扔在地上,讓吳綺莉跪著一張一張撿起來,吳卓林瞪著驚恐的目光,看著媽媽從客廳跪到房間。
外婆的瘋狂和怪異,母親的嚴苛和非打即罵,讓小小的吳卓林一直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長大。
家里沒有溫暖和平和,在學校里,吳卓林也過得很艱難。
文具經常丟失不見,冷嘲熱諷和異樣的眼光,對她來說更是日常。
更有甚者,因為出身的不光彩,而被一幫同學圍毆。
在這種壓抑的成長環(huán)境中,也逐漸讓吳卓林的性格慢慢變得脆弱自閉和怪異。
02、原生家庭的不幸,誰能救贖?
青春期的吳卓林,在不斷的內耗中,漸漸演變成了自殘。
有媒體不止一次的拍攝到,她手臂上密密麻麻的刀疤,甚至一度超過20道。
母女倆的關系,在這個時候,也漸漸惡劣。
吳卓林不停報警被虐待;吳綺莉只能一再公開澄清。
后來,吳卓林開始離家出走,一次、兩次、三次......
直到,她公開承認出柜,對方是一個比她大12歲的加拿大網紅,Andi。
2018年,兩人曬出結婚證。
正當大家以為,這個不幸的女孩,終于能在溫暖中被治愈時,才發(fā)現(xiàn)這一切可能并不是真相。
吳卓林找到一份工作維持生計,養(yǎng)著不工作的Andi,然而他們還是時常拮據不已。
每次出現(xiàn)在大眾視野中的她,總是生活很潦倒的模樣。
不僅如此,結婚半年后的Andi總是嫌棄吳卓林沒有長進:“我拋棄了一切跟了你,你卻像一個豬一樣的,難道你不想讓我們一起飛嗎?”
日子的拮據下,妻子Andi總是嫌棄吳卓林能力不足,多次提出離婚。
從出生起就不被祝福的她,收獲著世間罕有的溫暖,然而連最后這根稻草似乎也快抓不住了。
來到這個世界,不被選擇的出生,吳卓林何曾有過一分錯誤?
然而,承擔這個后果的,卻是這個年幼的女孩。
不被父母認可,慘遭世人唾棄。她張牙舞爪、費盡心力,只是希望留住丁點溫暖,哪怕背后是謊言、利用。
可惜,她終究留不住。
2021年7月,母親吳綺莉接受采訪,她表示感覺孤獨,會考慮凍卵生二胎。
比起修正,她儼然似乎選擇放棄女兒,重生一個。
而吳卓林的人生,還在繼續(xù)。
這個才22歲的姑娘,才剛開始沒多久,卻滿眼滄桑、艱難度日,她又該何去何從......
原生家庭遭遇的不幸,誰能來救贖?難道只有需要優(yōu)秀、“聽話”才能值得被愛嗎?
父母關系的破裂,成年人犯下的錯,不應該讓年幼的孩子去承擔......
稚子又有何辜?
03、別讓孩子成為感情破裂的“犧牲品”
當今社會,父母感情破裂,似乎已經司空見慣。
然而,對于父母離婚后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卻難以有一個準確的答案。
孩子內心難以訴說的傷與痛,往往掩蓋于面,不易察覺,尤其是孩子進入特定的同齡群體中,有時候會在對比中,有所放大。
通常對于每個孩子而言,他們和父母構成了一個三角形關系,三個頂點分別是父親、母親和孩子。
父母一旦分開便意味著三角形最穩(wěn)定的關系解體,盡管撫養(yǎng)權可能歸母親或父親,但是對于孩子來說,家已經不完整。
這會對孩子的心理安全感構成了強烈的沖擊,有些孩子因此而變得沉默寡言,有些會產生心理自卑感......
在隨著年紀的長大后,很多孩子還會因為沒有家庭責任感而陷入困境。
家庭責任感源于每個人對婚姻的忠誠度、自我奉獻精神、包容與理解、對孩子的深愛,而在父母爭吵中、離異家庭的孩子,很難樹立起這種認知。
這種父母所樹立的負面榜樣形象,極易讓孩子難以形成正確的家庭觀。
更有甚者,單親家庭中的一方消極懈怠,會使得孩子缺乏心理安全感和關愛,而導致他們形成嚴重的性格缺陷。
有些會性格懦弱,還有一些會相反,性格偏激暴躁,生性多疑甚至還有暴力傾向。
這無疑對于孩子的成長是極其不利的。
孩子本是“愛的結晶”,卻在父母關系破裂后,成為感情的犧牲品,本就是是對孩子本身的極大不尊重。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父母感情的破裂,不是孩子形成性格缺陷、變得孤僻等的原因,反而教養(yǎng)方式的各異,才是決定孩子能夠走多遠的根本原因。
離婚不離愛,雙親的任何一方,都應該承擔起教育和愛孩子的責任。
盡自己的職責去給孩子最好的關愛,讓孩子明白父母給予他們的依靠,才是讓孩子更好成長的正確打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