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文明的進步,首先是為了改善生活,改進生產,促進社會進步。日新月異的社會生活,難免有一些人無法跟上時代的腳步。
在這個智能遍布的社會,如果不會接受智能帶來的便利,就很容易落伍掉隊,尤其是老年人。
防控疫情初有成效的那時,我們憑借健康碼出行,可有的人因為沒有智能手機而不便出行。當我們在看到這些因為不懂智能而局促不安的人時,是否會上前相助呢?
01
疫情之下,人們的生活“舉步維艱”,有的人無法工作,失去收入來源不說,甚至買不到菜都成了大問題。
上海、長春等地因疫情防控,出現了大規(guī)模地買不到食物,甚至線下都開始哄抬物價了。
由于封閉措施和線下商超搶購難,比如上海有很多市民選擇在線上微信群里團購買菜。但是運力不足,而無法買到足夠的口糧。
先不說現在年輕人線上搶菜買菜很難,老年人不會使用智能手機,買菜就更難了。
3月27日,一則視頻刷屏網絡——.
坐標長春,一位老人站在大門緊閉的超市門口,請求門內的工作人員想要買點菜。超市員工根據疫情防控要求,讓老人用手機微信訂購。
門外的老人,就像一個無措的孩子。他隔著門,弓著身子,問門內的員工:“啥微信?那上哪兒???那微信上哪兒取去?”
短短的視頻,不難看出老人的無奈,他只知道用錢可以買到菜,卻不知道時代進步下可以用手機預訂菜。
一句“可憐可憐我”,刺痛了無數人的心。
視頻一經發(fā)出,瞬間刷屏網絡,很多網友都被老人那幾句話整破防了。
看著視頻中的老人不知所措,不知該走還是該繼續(xù)求,真的很心酸......
疫情籠罩下的人們,都希望能得到最妥帖的照顧,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得到這樣的眷顧?
曾經目睹過,老人脖子上掛著健康綠碼坐公交車,司機說過期了,要手機出示實時的,隨即按照規(guī)定催促讓老人下車。可老人哪里懂得這些,急得直跺腳。
老人焦急的樣子,又不知道該怎么辦,一直在說讓我坐吧,要去的地方很遠。
疫情的第三年,我們可以清晰地感覺到,年輕人跟得上時代發(fā)展,依賴互聯網的生活。
出行要掃健康碼,購物用微信支付寶,疫情一旦居家封控,就必須用線上平臺網購菜品。
年輕人的認知是可以不帶錢,但絕對不能不帶手機,否則,會處處不便。然而,老年人認為最保險的現金,本該簡單便捷的方式,現在卻成為了老年人生活的攔路虎。
當我們看到這些老人的時候,我們是否會伸出手,幫助一把?我們的孩子又是否可以釋放自己能做到的善意呢?
02
孟子有一句名言說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人世間所有會老去的人,都是我們明天會變成的樣子,都有需要幫助的時候,而尊重和善待才是我們最應該做的事情。
從孩子尊重老人,孝順長輩著手,他們會對每一個需要幫助和關懷的人施以援手。
相信很多人長大后都會遇到父母不會使用某一樣東西向你請教的時候,你是否耐心地回應他們了呢?
就這樣,我們慢慢長大,父母一點點老去,我們的孩子一點點長大,然后他們看著我們,像我們對待父母一樣對待我們。
我們對父母不耐煩的時候,是全然忘記了爸爸媽媽教我們拿筷子、教我們認字的時候,他們從來沒有對我們不耐煩過,一遍又一遍的耐心的重復的教導我們。
可他們戴著眼睛,捧著智能手機走近的時候,心虛地像個孩子:“能不能教教我怎么用這個?”
可不能只換來一句“你怎么這么笨啊,我都說了好幾遍了,哎呀,我不管了,你自己弄去吧”。想象一下如果自己的父母買不到菜,代入這個超市外求助的老人。
作為一個年輕人,中年人,無論是遇到哪個老人,都應該明白,他們都是“父母”,都值得尊重,都需要社會的關愛。
善待今天的他們,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你看到今天那些老人,就是明天的自己。父母的一舉一動,是孩子的榜樣,可以潛移默化影響到到孩子的三觀形成。
03
老話常說“百善孝為先,家和萬事興”。
“孝”是人成人立身之本,在繁忙快節(jié)奏的現代社會,父母對孩子的學業(yè)嚴格要求,卻忽視了對品行美德的培養(yǎng)。
因此,很多孩子在寵愛中,將家人的愛視為理所應當,不尊父母和長輩,不也明白孝順的道理。
父母立好榜樣的明鏡
想要讓孩子真正懂得孝順,明白孝敬父母長輩,還需要家庭德育的支撐,需要父母在家庭生活中注重榜樣示范,樹立良好家風。
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所以,父母想要孩子尊老愛幼,變得有愛心,自己就要以身作則,做孩子的好榜樣。
注重品德培養(yǎng)
父母應當轉變教育觀念,樹立“孩子不僅要學習好,還要具有孝敬父母的良好品德”的培養(yǎng)觀念,不是培養(yǎng)“高分低德”的孩子。
與孩子分工合作,強化其家庭成員的歸屬感和責任感,使孩子學會體諒父母工作的艱辛以及掙錢的不易,逐步養(yǎng)成孩子體諒父母,孝敬父母的良好品德。
不使用暴力教育
常常以暴力的狀態(tài)去應對孩子的錯誤,只會讓他們越來越叛逆,甚至長大之后也不愿意和父母接觸。
在和孩子相處之時,我們也要明白如何和孩子相處得更好。比如適當地陪伴孩子,鼓勵孩子和孩子相互交流溝通,都是不錯的方法。
掃微信二維碼,實時關注最新冬夏令營動態(tài)
常見問題
最受歡迎的線路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