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鬧的沸沸揚揚的“殺貓案”,數(shù)次登上熱搜,引起了網(wǎng)友的群起討伐。
于正新劇《當家主母》剛上映幾天,其中有個鏡頭,引起了無數(shù)人的不適和質疑。
一只白貓在吃了一塊糕點后,突然渾身僵直。隨即重重地摔在地上,抽搐了幾下,口吐鮮血而死。
面對網(wǎng)友們質疑的真“殺貓”,劇組卻卻和網(wǎng)友們之間“打起太極”?
一、名導于正,居然是個“虐貓”慣犯
因數(shù)次上熱搜,劇組也發(fā)出了官方聲明:
小貓沒死,只是用了繩子牽引腿部,達到掙扎效果,并附上了拍攝手法。
但網(wǎng)友們并不買賬。有群演爆料,稱拍攝時貓被電死了;還有演員說他在現(xiàn)場看到貓被注射了四、五次“不明液體”……
有當獸醫(yī)的網(wǎng)友更是指出:“用繩子牽引腿部,達到掙扎效果幾乎不可能。”
對此,劇組沒有正面回應。
只是放了一張小貓?zhí)蜃斓膭訄D。
后來又放出了所謂的“貓貓主人”的采訪,說小貓沒死,只是出去玩了。
過了幾天,又說小貓回來了。
網(wǎng)友的質疑聲,鋪天蓋地而來:“你倒是把花絮放出來呀!”
然而,網(wǎng)友等來的不是劇組的解釋,而是一封“報案”聲明。
直到11月29日下午2點,某博主大V在微博發(fā)博稱:
自己托關系聯(lián)系到《當家主母》的工作人員。
確認結果為:貓咪已死亡。
并且還放出證據(jù)。
而奇怪的是,一向懟天懟地的于正,卻對此只字不提,只是轉發(fā)、再轉發(fā)。
如此敷衍而不真切的態(tài)度,不僅惹毛了一眾愛狗人士,還惹怒了眾多網(wǎng)友。
沒有任何一只貓應該為所謂的藝術犧牲生命!
輿論逐漸發(fā)酵,有越來越多的網(wǎng)友是指出:于正,已經是慣犯了。
在拍攝《延禧攻略》時,于正就涉嫌淹死了一只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的和尚鸚鵡。
有網(wǎng)友扒出,于正劇中還涉嫌多次虐狗、虐貓,那些小動物疑似為了他的“心計”紛紛付出了生命……
結果,于正的澄清,也是這般的不痛不癢。
而于正“殺貓”事件,卻也撕開了娛樂圈“動物界”里一條血淋淋的真相。
二、任何生命,都值得被善待
其實,不僅僅是于正,很多片場中的動物演員都得不到善終。
1993年上映的《犬王》,片中的狗狗是名副其實的軍犬。
為了影片的真實性,導演決定瞞著所有人,讓軍犬叼上了真正的炸藥包。
在炸藥聲響起時,訓犬師淚流滿面,哭喊不止,而導演卻覺得這是藝術,每次訪談都會拿出來炫耀。
萬物有靈,為了一個鏡頭,犧牲一個生命,真的值得嗎?
答案是,并不。
與其說,是為了藝術犧牲動物的性命;倒不如說,某些導演不過是打著“犧牲”的幌子,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欲”罷了。
它們本不必死。想做好,其實也并不難。
在電影《狼圖騰》中,因為導演覺得特效做出來的狼沒有感情,他們干脆直接養(yǎng)了一百只狼,一養(yǎng)就是三年,最后從中挑出了20只參演電影。
電影中,沒有任何一只狼受到傷害,也沒有任何一只羊受到傷害。
它們,都得到了善終。
在拍攝過程中,善待一只小動物很難嗎?用特效代替真實的死亡,難道是一件羞恥的事嗎?
我想,并不如此。
《甄嬛傳》中,有一個小貓撲人的場景,明眼人都看得出是特效,但是從來沒有人說過什么,也沒有人因此覺得《甄嬛傳》是一部爛劇。
人與禽獸最大的差距并不是會使用工具,而是擁有完善的感情。
人類會同情、會憐憫、會愛、會恨,懂得珍惜生命、敬重生命。
社會在進步,文明在完善,動物保護法也在征集。
食野味、殺鱷魚制皮革、虐殺小動物等行為,早該明令禁止了!
高曉松曾說:
“人類是世界上最特殊的物種。但當生存唾手可得時,我們便忘記了自己也只是這萬千物種中的一員。”
每一個生命都值得尊重和敬畏,放過動物,其實更是放過人類自己。
敬畏生命,保護動物,不要只是說說而已!
三、保護動物,保護我們的家園
走進這里,孩子們將化身天鵝保護小天使,深入煙墩角,探究天鵝遷徙的行為,學習天鵝救助知識,跟天鵝們親密接觸,愛心爆棚。為保護天鵝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1、公益行動,深入山東榮成煙墩角天鵝湖,探秘天鵝保護區(qū),邀請救助站專家講授天鵝救助知識,掌握守護天鵝技能。
2、探訪三面環(huán)海的東褚島,一座古老的漁村,極富地方特色、非物質文化遺產-海草房。深度體驗威海農村民俗風情,全方位體驗海邊漁民生活。
3、如果你是個吃貨,這些肯定不會錯過。親手蒸山東大饅頭,包鲅魚餡餃子……感悟別樣的地域生活。
4、融藝術元素,探訪天鵝湖美術館及大天鵝科普館,進一步探究大天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