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北京政府一舉封閉全市的妓院。
1955年,毛澤東喊出振聾發(fā)聵的口號“婦女能頂半邊天”,鼓勵女性站起來。
可沒想到,僅僅半個多世紀過去,就有一群姑娘“迫不及待”地想回到過去,想成為男性的附庸,把先輩的努力全然付之一炬。
最可悲的是,秦淮哀歌今猶在,原來世人已忘悲。
1、“若生在古代,就要做那妓女。”
繼“女王”、“公主”、“茶藝照”大火之后,最近,某音上又出現(xiàn)了一種新的潮流,叫“民國姨太風”。
一群女孩穿著旗袍披著貂,拿著扇子,對鏡頭各種自拍,自以為顧盼生輝,搖曳生姿。
幻想自己是民國軍閥的姨太太:“白天去劇院看戲,晚上和老爺躺著抽大煙。”
還發(fā)出了“你看我能當?shù)趲追浚?rdquo;的迷惑發(fā)言。
更有甚者,把目光透向青樓,掀起一場“青樓民妓風”。
這些熱衷夢回民國的鶯鶯燕燕們,紛紛感慨:“若生在古代,我定不愿當正經人家的小姐,要做便做那妓女。”
哀哀怨怨地,沉浸在“妓女”的世界里,不可自拔。
興致上來,便“賦詩一首”:愿做揚州瘦馬,與你浪跡天涯。
她們以為妓女風情萬種、多情又美麗,做著“帥氣軍閥愛上我,錦衣玉食享榮華”的黃粱美夢。
殊不知,姿態(tài)丑惡,三觀盡碎,令人發(fā)指。
寧可花盡各種心思在凹造型上,也不愿多花一分鐘了解瘦馬的真正含義、科普下真正的歷史事實。
瘦馬,是一個對女性帶有侮辱性的詞語,意為可以對女性任意摧殘和蹂躪,如同奴役凌虐弱小的馬匹一般。
她們活在做妓女的美好想象中,卻從來沒有了解到,做妓女的意義究竟到底是什么。
民國時期,平日難得一飽,荒年則餓殍遍野。百姓衣不蔽體,跪地乞食者,比比皆是。
生存維艱的社會,文盲+窮的痛,讓不少家庭的女孩被逼良為娼。
1951年上映的電影《姐姐妹妹站起來》真實還原12歲女孩被賣妓院的悲慘人生。
僅僅12歲,就被老鴇子安排每天接客二十多名,盡管這樣,還是被嫌棄工作量不夠,一頓毒打。暈過去了,就燒把黃紙用煙熏,熏醒了再打。
懷孕了,就被逼吃藥墮胎,打不下來就掄起棍子往肚子招呼,打到流產為止,第二天繼續(xù)接客。
得性病了就用烙鐵治,燒紅的鐵條把壞死的皮肉燙焦,再用剪刀剪掉,撒上食鹽和明礬,生生地痛死。
病得還剩一口氣的時候,因為不能接客賺錢了,就直接被活埋。
什么搖曳生姿,楚腰盈盈一握的亡國女,只觀得這鶯鶯燕燕的一瞥,卻拾不起那風流背后的汩汩之血。
黑暗又赤裸裸的現(xiàn)實。
不知道如今那些想做妓女的父母聽了,會做啥感想。
2、無下限的網(wǎng)紅“文化”
知史方能心明,知恥方有底線。
然而,網(wǎng)絡平臺的興起,使得各種博人眼球的視頻層出不窮,更是“衍生”了不少網(wǎng)紅行業(yè)。
也不知道從何時起,打疫苗漏肩也成了一種新的“內卷”熱潮,甚至出現(xiàn)“打疫苗專用姿勢”、“疫苗裝”等新詞。
打疫苗似乎變成各種網(wǎng)紅們的“秀場”。
明明袖子能往上拉,她們偏偏要拉下來,露出整個肩膀。
有時候,“嫌麻煩”,就干脆穿上暴露的吊帶。
更有甚者,直接解開衣服扣子,露出胸部。
甚至在某平臺,掀起一股無意的“疫苗接種拍照教程”潮流......
還成為了一個免費的熱點,一度上了熱搜。
在這個娛樂至死的年代,大眾的底線正在被一次次拉低,然后被一次次擊穿,無限循環(huán)。
在這個全民直播、網(wǎng)紅文化盛行的時代,一次次挑戰(zhàn)著道德的底線,傷害著自己乃至踐踏著祖國的尊嚴。
一位在B站擁有670萬粉絲的Up主,在年輕人、尤其是二次元文化圈中極其受歡迎。然而,她在最新的一期視頻中卻公然“辱華”。
7月3日,她穿著起源于日本的洛麗塔裙,在承載日本侵華歷史的旅順博物館前,跳著日本宅舞。
旅順博物館,凡是學過初中歷史的人都知道,這是一個飽含中國人血與淚的地方。
中日甲午戰(zhàn)爭期間,日本攻陷旅順,對城內進行了四天三夜的大屠殺,死難者1.8萬人,被稱為“旅順大屠殺”。
英國人艾倫寫的《龍騎翻卷之下》記載了當時的慘狀:
“在街上行走,腳下到處可踩著死尸。地上浸透了血水,遍地躺著肢體殘缺的尸體。有些小胡同,簡直被死尸堵住了。”
“日軍用刺刀穿透婦女的胸膛,將不滿兩歲的幼兒串起來,故意舉向高空,讓人觀看。”
而旅順博物館,原先,就是日軍的“戰(zhàn)利品展覽館”。
館內珍藏的一件件文物,既是傷痛,更是警醒。
在這片滿是曾經遇難同胞鮮血的土地上,穿著代表日本文化的lo裙開心地跳舞,無異于狠狠地扇了中華同胞一巴掌。
可笑的是,這位百萬粉絲網(wǎng)紅,還畢業(yè)于大連外國語大學。
四年大學,在校期間,學校還組織過集體參觀,進行愛國教育,組織過大一大二學生去參觀過日俄監(jiān)獄或旅順博物館。
民族的傷痛和屈辱絕不是博人眼球的工具,觸碰國人底線,漠視國人歷史,絕不可容!
3、我們的孩子,到底在網(wǎng)上看的什么
無下限的網(wǎng)紅文化,正在逐漸侵蝕孩子的身心健康。
缺乏分辨力的孩子,容易被網(wǎng)紅們所傳遞出來的價值觀所誤導。
曾經,一個15歲的孩子看完網(wǎng)紅溫婉的視頻后,決定立馬從學校退學,離家出走,整容后去夜場蹦迪釣富二代。
一個16歲女孩,學著網(wǎng)紅小三半藏森林拍照,吊帶衫+奶油,滿是色情意味的暗示。
她們不知道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只知道點贊內容最多是對的,關注人數(shù)最多的網(wǎng)紅就是學習的榜樣。
在劣質視頻營造的浮躁世界里,做著“高考不如做網(wǎng)紅”的美夢。
于是,整容、早戀、“妓女風”、裸貸等五花八門,早早地腐蝕她們的三觀,難以腳踏實地。
這些追捧“姨太太女孩”們,看到的是網(wǎng)紅巨額流量下,所帶來的紅利。于是,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虛榮心的驅使,使她們妄想走捷徑,一步登天。
卻不知,這世上所有通向虛榮的捷徑,都是陷阱。
所有命運的饋贈,早已暗中標好了價碼。
比起思想上的懈怠,這種畸形文化思想的侵蝕,才最致命一擊。
尼可·波茲曼在《童年的消逝》中一針見血地指出:
“電子媒介對社會的影響是巨大的。它改變了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也模糊了兒童和成人的界限,使兒童“成人化”。
而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提高孩子的辨別能力,鍛煉孩子的眼,再給他一把劍。
首先,要以身作則,多給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是非觀和一定的安全意識。提升孩子的警覺性,讓孩子具備一定的判斷能力。
其次,還要關注孩子的成長,多和孩子溝通交流。
鼓勵孩子看到什么信息,有什么想法,想要做什么事情,及時多與爸爸媽媽分享交流,并且在這個過程中輕松體貼地交流,更好地幫助孩子成長。
最后,方法切忌簡單粗暴,要給予孩子正向的反饋。
在虛假信息、不正之風橫行的互聯(lián)網(wǎng),在父母的保護下,才能還給孩子一個健康、向上的互聯(lián)網(wǎng)世界。
網(wǎng)絡并非法外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