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格斗女孩張偉麗曾說:“我覺得女性不該被定義,就像我這樣,也可以在這種男性林立的拳臺上做得很好,而且也得到了大眾的認可。”時代在變,意識形態(tài)也在變。性別、年齡,對于女孩來說,不應該是一道枷鎖,而是賦予了自己更寬廣的格局,更成熟的魅力。
01.不被定義的格斗女孩張偉麗
4月25日,UFC之夜,張偉麗被羅斯KO,失去了UFC草量級金腰帶。隔日新聞就登上熱搜,輿論一片嘩然,有人對此痛惜、有人嘲諷。
面對喧囂,張偉麗只是淡然地在微博上寫道:
“我祝賀羅斯回來,她從失敗中站了起來,我相信我也會回來的,只有擊敗偉大的冠軍,才能成為傳奇,而擊敗一個傳奇,我會成為全新的自己。以前我以拿到UFC冠軍為目標,而今天,我有了比冠軍更高的目標。”
熟悉張偉麗的人都知道,這不是她的官方說辭,而是肺腑之言。
早在三年前,與自己的康復醫(yī)生樸垠奎聊天時,張偉麗就曾這么說過:“你成為冠軍,肯定有下來的那一天,但是,上去漂亮點,下來漂亮點,就可以了。”
張偉麗說過的話,她真真切切的做到了。贏得漂亮,輸?shù)拇蠖龋休斢汹A,卻不曾放棄。這個堅韌低調(diào)的中國姑娘,從未讓喜歡她的人失望。
出生于河北邯鄲一個村莊,從小想當“女俠”,6歲起跟著村里一個習武師傅練習武術套路。12歲進入武校,14歲進入江蘇省散打隊。
17歲訓練中受傷,不得已退役,隨后在母親的鼓勵下去了北京。做過幼兒園體育老師、保安、銷售,2010年19歲的她來到一家健身館應聘前臺。
看到場館里的擂臺,忍不住心動問店長:“沒人的時候能不能在這練?”
在得到肯定答案后,她決定留下來干這份工作,也開始了練習之路。
她每天早上六點起床,到健身房利用設備健身,做常規(guī)訓練,晚上下班后再上擂臺練拳,沒人監(jiān)督全憑自覺。
最終被發(fā)掘,擂臺是殘酷的,搏擊行業(yè)同樣是殘酷的。從格斗界籍籍的無名小卒到成為亞洲第一個UFC世界冠軍。這一路以來付出的血與淚,都是她成功的最好證明。
這個1米6多,在面對國外對手挑釁時用實力贏得尊重、高情商的中國女孩,用格斗展示了女性力量,用自身的經(jīng)歷告訴世人:女孩也可以成就不同的可能性,不要被那些標簽限制或是定義。
這個格斗女孩,真的帥爆了。
02.女孩不該被定義
《乘風破浪的姐姐》的舉辦曾聚焦展現(xiàn)當代女性的追夢歷程、現(xiàn)實困境和平衡選擇,啟發(fā)觀眾關于女性價值的思考。
寧靜在節(jié)目中說:“現(xiàn)在30+的女性其實都特別有自我,但是缺少舞臺給她們展現(xiàn)。”
一語中的,無論是女藝人,還是生活中的女性,她們都面臨著較大的壓力,她們的自我與女性魅力仍然被掩蓋了,社會輿論對女性的人格自由依然缺乏尊重。
在職場上,女性員工更容易遇到天花板,她們會面臨著升職與生子的兩難抉擇,年輕女性員工甚至不敢結婚、生子;
在社會上,她們又遭受著輿論壓力,到了25歲就開始面臨催婚壓力,“剩女”仿佛更是成為30+女性的“恥辱柱”,而不論她多優(yōu)秀。
A4腰、硬幣眼、4cm手腕、比基尼橋……大眾對女性的評價和要求更是從未停止過。
“白幼瘦”仿佛更是成為大眾對女性的標準審美。于是越來越多的中國女孩陷入外貌焦慮,還陷入盲目攀比、自我改造、對自己吹毛求疵的困境之中。
有的人甚至節(jié)食、整容、催吐、醫(yī)美等等。而女明星自己本身無論多優(yōu)秀,仍然逃脫不了“身材管理”的魔咒,有為美白打凝血劑的大s,有為減脂而斷食的楊紫......
吉娜懷孕時,沖上熱搜的不是她的不易,反而是“吉娜懷孕腰沒變化”。
連孕婦都被拿來做比較,得來的不是贊賞,而是鋪天蓋地的質(zhì)疑聲。“畸形審美,所有孕婦向她看齊,放棄健康迎合審美?”
畸形審美在時代覺醒下,終于漸漸被質(zhì)疑、被否定。前有楊冪曬“漫畫腰”疑販賣身材焦慮被熱議,后由辣目洋子在《演員請就位》上發(fā)光發(fā)熱,重新定義美。
在某乎上,有人問到:“一個女孩子最好的樣子應該是什么樣的?”
有一個高贊回答說:“活成自己,活成獨一無二的自己。”
女性也終于開始慢慢走出生活所賦予的“殼”,懂得為自己加冕。
03.有遠見的父母不怕女孩太“彪悍”
近來,陜西一個穿工裝的十歲女孩跳舞被網(wǎng)友紛紛點贊。一頭短發(fā)的她,一身黑色的工裝服,跳起舞動作十分利落,一舉一動絲毫不拖泥帶水。
五官精致小巧,跳起舞來,渾身散發(fā)著自信,網(wǎng)友直呼“帥到犯規(guī)”,更有人稱贊一臉明星相,原地出道吧。
孩子的媽媽表示,比起孩子的成績,她更希望女兒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得知女兒更比較喜歡中性衣服,也并沒有強求她與其他女孩一樣,反而尊重孩子的個性。
父母的養(yǎng)育思維里,藏著女孩的未來。
當父母給與的是平等的、不干擾的愛,不以性別設限要求她們,包容她們的個性要求,她們才能遵從內(nèi)心,勇敢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最終你還會收獲孩子所贈與的不一樣的驚喜。
曾看到一個不愛芭比娃娃、不愛穿裙子的女孩媽媽的留言:
她女兒不穿裙子,不玩娃娃,喜歡樂高,喜歡玩槍。
她一開始很糾結,希望女兒長成自己心目中的小公主,又擔心破壞她的天性,無奈決定順其自然。
漸漸地,她發(fā)現(xiàn)女兒動手能力特別強,想象力也格外豐富,帶給她很多意想不到的驚喜。
她不禁慶幸,當初沒有按照自己的想法要求孩子,給了她自由探索的機會。
心理學家認為,給一個人「貼標簽」的結果,往往是使其向「標簽」暗示的方向發(fā)展。用性別標簽定義女孩,限制了她們成長的多樣性。
女孩不一定要文靜、柔弱,也可以是剛毅的,勇敢的,熱情的。打破刻板印象,讓孩子遵從本心,活出她本來的樣子,無論哪種,都是最好的模樣。
只有我們放下「女孩」期待,不套用任何模板,尊重孩子的天性,她們才能自然綻放出屬于自己的女孩力。
讓女孩,擁有最好的狀態(tài)去活出自我,去擁有一個不被定義、不可復制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