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高曉松出生在一個頂級的書香門第家庭:家里無論直系還是旁系親人,要么是清華的教授,要么是世界級的科學家,總之無一人是等閑之輩。高曉松,他的身份是一位優(yōu)秀的音樂人、制作人、導演、脫口秀節(jié)目主持人。
同時,他也有另外一個身份——一位父親。高曉松的愛女名叫Zoe。“Zoe”在希臘語中是生命的意思,足可見高曉松對于愛女的殷殷期冀。
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讓孩子懂得如何在不成功的人生隨遇而安,無論遭遇怎樣的悲催,都能平靜淡然,心安理得地混過漫長的歲月而不怨天尤人。
他說:男孩要有真才實學 女孩要純良點
去年,在《曉說》的網(wǎng)友答謝會上,高曉松重點回答了網(wǎng)友們最關心的教育問題。
其中談到了父母對他“不管”的教育,“我爸在美國,我媽在德國,我媽有次回家竟然問我,你是上中學還是上大學???”高曉松也坦言自己對女兒進行藝術教育,比如繪畫等。他說:人就是要做許多沒用的事,比如琴棋書畫,比如愛與等待。高曉松認為人生幸福與是否成功無關,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心態(tài),從小培養(yǎng)興趣愛好,多運動,熱愛自然,長大了才會擁有一顆能夠感受幸福的心。
最為有意思的是他爆料了自己在送女兒上學的路上,給她講繪畫結果,竟把女兒“說吐”的糗事,“被女兒吐了一身”。
高曉松表示如果自己有兒子,一定讓他了解更多社會和世界真相,教育男孩子要有真才實學,“而女孩應該純良一點”。我愿你一生溫暖純良,不舍愛與自由!
高曉松也曾表示對閨女實行"你最棒"的教育,“我們不聽任何專家講,只管每天夸閨女。夸得她覺得如果不事事爭先努力表現(xiàn),就對不住這么些榮譽,自己滿地找活干,到處爭先進。
他說:我給予孩子應有的民主
很多人都比較好奇明星都是這樣教育孩子,或許覺得有錢去好學校接受好的教育就行了。其實,真正好的教育都是來自父母。
我的家教第一觀念“民主”,告訴孩子要充分行使自己的權利。“因為我媽從小就教育我們,不要被一些所謂的財產困住,我媽說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我和我妹妹深受這教育,二十幾歲就游歷世界幾十個國家,都覺得非常幸福。”
他對女兒說“我們不會多打擾你,讓你學這學那,或者不讓你干這干那,你就自由且自然地長大吧。”
其實生活中,有很多家長都喜歡替孩子做決定,但別看孩子年紀小,其實他們有自己的看法,很多時候,真的是我們太小看了他們。
其實無論對這個世界,還是對我們的孩子,你希望有什么改變,就讓自己先成為那個改變。所以說,如果家長想培養(yǎng)一個好孩子,首先自己先要是一位好家長。而父母給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他說:消極的父母,順其自然;積極的父母,創(chuàng)造“自然”
這種負責任的態(tài)度是什么?就是你要為孩子的成長“幫點忙”:
孩子性格內向,甚至有些自卑,那就帶孩子多多去交際,鼓勵她、贊美她,賦予她自信;
孩子愛好很少,沒什么特長,那就帶你的孩子去逛逛樂器行以及舞蹈學校,引導并培養(yǎng)她的愛好;
孩子遇到重大的抉擇,左右為難。把利與弊分析給孩子聽,旁敲側擊、潛移默化地去影響她。
Zoe四歲生日時,特意穿上了熊貓衣服和熊貓鞋。我發(fā)了條微博“親愛的女兒生日快樂!感謝你看得起咱家,四年前趕來投胎,聽說投胎的決定時間只有五秒鐘,看來你心明眼亮有辦法。我猜你一定是帶著劇本來的,所以我們不會多打擾你,讓你學這學那,或者不讓你干這干那,你就自由且自然地長大吧。唯一的希望是,你長大后的劇本里還有我們的角色,哪怕是路人甲乙,都好。”我覺得,孩子要充分爭取自己的自由權。
消極的父母,順其自然;積極的父母,創(chuàng)造“自然”。根據(jù)孩子的性格,為他們設計、創(chuàng)造不同的環(huán)境和成長境遇,讓他們多學些“沒用”的事;長大后懂得平衡生活、調整心態(tài),有能力面對有挫折有挑戰(zhàn)、并不美滿的生活。這不是比“把孩子培養(yǎng)成各個領域對口有用的機器”更加重要嗎?
我對女兒Zoe說:你只要心安理得的混日子,隨遇而安的過人生就好
高曉松說:我主要教育女兒,心安理得地混日子。我對女兒的培養(yǎng)愿望也是,“讓孩子懂得如何在不成功的人生隨遇而安,無論遭遇怎樣的悲催,都能平靜淡然,心安理得地混過漫長的歲月而不怨天尤人。這時候,那些‘沒用’的東西就變得彌足珍貴。孩子長大不會痛苦失落,做父母的就成功了!”因為他認為,“其實沒幾個孩子長大真成功了,而且成功是命,無法教育。”
成功的標準仁者見仁,但高曉松的愿望是不錯的,應該是父母培養(yǎng)孩子的共同愿望——讓孩子幸??鞓?。將高曉松的話驚為天論的父母們是在現(xiàn)實的洪流中迷失了方向,忘記了父母是在養(yǎng)孩子,不是養(yǎng)賺錢的機器、也不是養(yǎng)不懂人事的小豬。
讓孩子發(fā)現(xiàn)自己的特質、培養(yǎng)自己的特長、思辨能力、獨立的人格意識、日常生活能力、自我管理和負責的能力、為人處世的能力、掌握基本的社交禮儀、樹立法律意識,就是高曉松說的“見多識廣、獨立、有主見,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長大后不易被各種浮世的繁華和虛榮所誘惑”。唯有如此,孩子才能得以為人。
《小王子》中寫到,“如果你想造一艘船,不要抓一批人來搜集材料,不要指揮他們做這個做那個,你只要教他們如何渴望大海就夠了。”葉芝說,“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且點燃一把火”。
把一切不如意都怪罪“體制”,人生就成了提線木偶。教育的觀念首先是要由家長做決定。教育是生命之外父母對孩子最大的饋贈。高曉松要把女兒培養(yǎng)成“人”,讓她通過擁有詩和遠方以擁有平靜快樂的心。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