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應(yīng)該告訴孩子的是:終其一生,你只需要討好的只有一個人,那就是你自己。
——海豚君
沒有孩子天生懂事,本應(yīng)無法無天的年紀卻一夜長大,并不是一件好事。畢竟,只有得到很多愛的孩子,才有資格肆意妄為。佳清墜入了“討好型人格”的深淵,他也愛變形金剛和滑板車,只不過相比來說,他更愛媽媽。為了博取關(guān)注,他無師自通了討好型模式。
擁有“討好型人格”的孩子,就如同《麥田守望者》中的成熟戰(zhàn)士,從欲言又止到壓抑自己,不敢表達需要,不敢拒絕別人,擅長察言觀色。他們把自己變得像空氣一樣透明,在窘迫中自我犧牲,堅韌得讓人心疼。
討好型人的內(nèi)心潛意識語言往往是這樣的:“為了獲得愛和溫暖,我需要投其所好,討好別人。哪怕犧牲我自己,不能和別人發(fā)生沖突,要讓別人喜歡我,這樣我才能生存下去。
“討好型人格”的孩子在生活中并不少見。家長的這些行為會導(dǎo)致孩子形成討好型的人格 :
過度嚴苛的專制型教育
一位朋友的女兒4歲多了,在上幼兒園。 母親平時對孩子管教比較嚴,會禁止孩子的很多看起來“不該做的事”,如把東西亂丟、在地上爬、在墻上畫、吃飯亂撒等,孩子一旦犯了錯就對其進行嚴厲的懲罰。
結(jié)果孩子就變得非常膽小,而且特別會討好大人,一切看大人臉色行事。她遇到事傷心的哭的時候,媽媽一句“別哭”,她就能馬上停止,哪怕眼淚在眼眶里打轉(zhuǎn);大人一旦不高興,她就馬上小心翼翼,說“囡囡聽話,媽媽別生氣”;在嚴厲的父母面前,孩子學(xué)會了察言觀色,通過大人的表情來調(diào)整自己的行為,以博取大人的好感。
這樣的孩子看上去乖巧、實則內(nèi)心比較壓抑、不敢隨意表達個人意愿,在外人面前也會膽小怕事、唯唯諾諾。
這種個性長大后,會以“讓別人高興”作為自己的價值體現(xiàn),就學(xué)會心思細膩和察言觀色,把自己放在最不重要的位置。
羅曼羅蘭曾經(jīng)說過,“嚴厲的教育會像燒紅的烙鐵,深深印在孩子的心中。”
家長對孩子嚴格要求沒有錯,但是要注意分寸把握尺度。別讓你的嚴厲變成傷害孩子的刀子。
教育方式簡單,喜歡威脅恐嚇孩子
很多父母在看到孩子淘氣進行管教時,喜歡說“你再這樣,爸媽就不要你了”。有時甚至故意裝作真的不要孩子的樣子,把孩子扔在一邊,自己只管快步離開。結(jié)果孩子被嚇得哇哇大哭,乖乖就范。
父母經(jīng)常對孩子說這種話,會非常影響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孩子可能會時刻處于怕被拋棄的狀態(tài)中,而小心翼翼的活著。
等孩子長大以后,生活中會對朋友唯命是從,工作上會對同事有求必應(yīng),完全活成了討好型人格,絲毫不考慮自己的感受。
家長要好好呵護孩子幼小的心靈,多給孩子一份溫暖,少給孩子一份寒冷。
對孩子的愛是有條件的
你再這樣做的話,媽媽就不愛你了
媽媽累了,來,給媽媽捶捶背......哇,寶寶真乖......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有條件的,只有當孩子滿足父母的需求、表現(xiàn)出父母期望的樣子時,才能得到父母的肯定和表揚,孩子才能感覺到自己不會被拋棄。
當孩子違背父母的需求和期望的時候,就會被父母大肆的否定,批判,甚至是打罵。
對于年幼的孩子而言,父母無疑是他們心目中最大的權(quán)威,并且他們的生存與安全感是完全來自于父母。為此,他們不得不隱藏起自己的真實需求和感受,選擇刻意的迎合父母的期望和需求,從而能夠獲得父母的肯定和關(guān)注。
父母對孩子的愛原本都是無私的,有多少愛便會有多少殷切的希望。但希望和愛本就是兩碼事,為人父母者一定不要將兩者混淆,更不能以此作為跟孩子交換愛的條件。
父母關(guān)系不和諧
夫妻之間的任何風吹草動都足以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家庭的和諧與否也會牽動這些小人兒的心。在兒童心理學(xué)中,有一個概念叫歸因認知,孩子們總會把父母、家庭中的任何變化,歸因在自己的心上。
有一位媽媽說,她有一次和老公吵架后,把自己關(guān)在臥室一個人坐在那里流淚。隔了一會兒子輕輕地把門推開,然后依偎在她身邊,默默遞過一張餐巾紙讓她擦眼淚。
一個不到五歲的孩子,那份小心翼翼讓人很是心疼。
父母吵架對孩子而言無外乎天塌下來,他們會覺得是自己表現(xiàn)不好,才“毀了”這個家的。他們自責,內(nèi)疚,想做點什么去挽回這個局面。于是他們變得懂事,故意去討好你。
要知道,他們本不應(yīng)該去承受這些。只不過,他們太在乎爸爸媽媽。是的,他們比你想象中還要愛你。
如果寶媽和寶爸之間出了矛盾,記得給孩子吃一顆定心丸:“寶寶,爸爸媽媽吵架不是因為你,我們已經(jīng)給彼此道了歉,一切都很好,我們都很愛你。”
如果夫妻關(guān)系不能調(diào)節(jié),必須要走到分開的那一步,也要維護孩子的感受:“寶寶,我們的分開是因為不能在一起生活了,不是因為你表現(xiàn)不好,即使爸爸媽媽分開,我們也一樣愛你。”
所以如果夫妻出現(xiàn)爭執(zhí),要告訴孩子,爸媽的爭執(zhí)與他無關(guān),爸媽依然愛他;雙方的關(guān)系的確難以調(diào)和時,也要理智地對待沖突,同時向孩子坦承和保證不會不管他。
海豚君有話說:
作為家長,我們都希望孩子有一個好性格,如果孩子過分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從小習(xí)得“討好”人格,他將來的人生得多慘淡?。?/div>
給予孩子充分的安全感和陪伴,讓他們不會為了“贖罪”而討好誰。我們應(yīng)當告訴孩子的是:終其一生,你需要討好的只有一個人,那就是你自己。
愿每一個孩子都能直面自己的真心,快樂成長!
掃微信二維碼,實時關(guān)注最新冬夏令營動態(tài)
開心冬夏令營微信公眾號
開心夏令營小程序二維碼
開心夏令營顧問掃碼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