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到美國中小學教育,我們的腦海里便會產(chǎn)生學生作業(yè)少、課程淺、考試少、課上學生隨便自由、老師工作輕松等印象。
真的是這樣的嗎?
跟隨國際游學夏令營
給大家還原一下真實的美國課堂
看美國學生如何高效學習?
一
做自己時間的管理者
美國中學的教育模式是通過科學的課程體系設計,由老師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孩子的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去進行研究型學習,強調(diào)在做中學,老師只是作為引導的角色。
▲ 國際游學營員和美國學生課上互動
課堂上大部分時間都是屬于學生的,因此,學生的作業(yè)很多,而且門類繁雜,如:閱讀、做練習、寫作、做實驗、觀察、制網(wǎng)頁、查資料、制作展覽圖片、技能訓練、人物專訪、寫調(diào)查或研究報告,等等。
完成這么多學習任務,學生們不花時間,不動腦是不行的,有時候一個大題目的作業(yè)必須以小組為單位才能完成。這些作業(yè)往往需要三四個學生一起大量搜集分析資料,還需要以小組演講等形式展現(xiàn)出來。
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做好時間管理,高效學習,成了美國學生必須要掌握的能力。
因此,美國學生都會通過自己的經(jīng)驗總結(jié)一份很好的針對自己的時間管理方法。
為什么孩子會有拖延癥
時間管理最大的難題一個是拖延,一個是恐懼。拖延很好理解,很多人都有拖延癥,但是拖延的起因是由于我們對不確定事物的恐懼。我們試圖逃避重要但不確定的事務,通過去打掃清潔、跑腿瑣事、組織整理和創(chuàng)建新高效系統(tǒng)等做法,來努力獲得控制感。只要是能躲避不確定感的事情,我們都會去做。
二
興趣引導學習事半功倍
學生的作業(yè)不是課堂的簡單重復,很有趣,很有創(chuàng)意,與生活密切聯(lián)系。
有時學生為了完成一項作業(yè)不僅要上網(wǎng)去圖書館,而且還要到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獲取材料。
在美國,幾乎所有的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藝術(shù)館、圖書館、部分實驗室、主題公園、大學等校外教育資源,只要是對學生有教育意義的場所,都免費為學生開放。在這樣一個寬廣遼闊的漁場里捕到大魚也就不足為奇了。
國際游學夏令營全真游學營的營員們,曾上過這樣一趟美國中學的課程——講授的內(nèi)容是“哥倫布之前的美國”,課后老師留的作業(yè)是:
“在哥倫布發(fā)現(xiàn)新大陸之前美國的社會和文化是什么樣子的?
要求:
1.要有簡要說明。
2.以手工作品展示他們的生活歷史事件。
3.能夠吸引看這個展覽的人參與到你的展覽中去。
4.在班上演說你的展覽。
要完成這樣的作業(yè),他們需要付出很多,需要分工合作,需要查閱大量資料。
作業(yè)會耗費他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他們在做的過程中都覺得很有趣,他們不用去揣摩老師的標準答案。
但令他們絞盡腦汁的是:
1.從哪個途徑去獲取獨特的資料?
2.有沒有自出機杼、又能夠自圓其說的見解?
3.我的見解有沒有足夠的論據(jù)支撐?
4.在全體同學面前演說時能不能設計出有創(chuàng)意甚至有轟動效應的方式?
……
老師們不在乎學生的看法是否與自己針鋒相對,更不會讓你默寫出某段圣諭經(jīng)典。老師在乎的是,你是否學會了搜集第一手材料,你的研究是否有自己的獨到之處,是否打上你的個性印記,你的研究是否有內(nèi)在邏輯性。
這樣,學生每完成一項作業(yè),都會興奮不已,伴隨有強烈的成功喜悅感,而且會孕育出濃厚的學習熱情和強烈的創(chuàng)造欲,并且在完成作業(yè)查找資料的同時獲得多次學習,事半功倍的收獲多維度的知識。
是不是對美國的課堂有了更真實的了解?
希望孩子去體驗一下真實的美國課堂
掌握高效的學習方法么?
希望孩子在美國課堂收獲主動學習的動力么?
掃微信二維碼,實時關(guān)注最新冬夏令營動態(tài)
閱讀上一篇:德國全面禁售兒童智能手表,你的孩子還安全嗎?
閱讀下一篇:你們拎不清中國教育缺少啥!卻還在羨慕美式教育?
常見問題
最受歡迎的線路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