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打架后家長正確的處理方式是什么?好的教育方式能高邊孩子不良的學習生活習慣,正確的教育方式能幫助孩子做出正確的選擇,首先要陪孩子的獨立自主性。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下面的這個例子。
2015暑期夏令營>>>>
“孫老師,你的兒子與別的同學在打架,被打哭了,你快去看看吧!”孫老師只是淡淡一笑,“孩子打架,有他吃虧的時候,也就有他占便宜的時候,讓孩子自己去處理吧!我才不管他呢。”
這話看似冷漠,實則蘊含智慧。打與被打,再平常不過了,讓孩子學會在這樣的過程中,多想幾個為什么,今天遇見這事家長老師不理我,我該咋處理?以后再遇到這事,我該怎樣去化解?你想想,這樣的事孩子們遇見多了、處理多了,他們還會一味地想著并依賴家長老師嗎?在這種環(huán)境中,一天天長大的孩子們遇事會不會越來越冷靜、越來越理智、怎么鍛煉孩子的獨立性格?他們抗挫折的能力會不會越來越強呢?多經過這樣的鍛煉,孩子們會不會更迅速地走向成熟呢?顯然,這是不言而喻的!
如果孩子被家里的凳子絆倒了,在西方,家長們會置之不理,讓他自己去處理!在我國,大人們會對自己的孩子心疼得不得了。諸如此類的差異,導致了東西方孩子自理、獨立、探究品格的極大差異。當我們埋怨孩子這方面能力太低時,我們應該想想怎么鍛煉孩子的獨立性格?如果我們的家長、老師在生活中多一些“冷漠”,讓孩子們自己去處理日常事,讀大學了還把自己的臟衣服打包寄回讓父母去洗—這種現象就會減少。
若我們還依然對孩子“愛”得太多,甚至還依然對孩子 “愛”得畸形,在以后更激烈的國際競爭環(huán)境中,我們很可能收獲的不僅僅是再次聽到“你們的下一代絕不是我們的對手”的斷言。這大概不會是危言聳聽吧!
中學生暑假夏令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