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夏令營老師表示,當今每一個孩子都是家長們的手心肉,捧在手里怕丟,含在嘴里怕化。所以造就了一種孩子說什么就是什么,全家人圍著他轉,做這個不讓,做那個不讓,于是就出現(xiàn)了現(xiàn)在一些小孩子嬌生慣養(yǎng),離開家長的庇護以后遇到了一些突發(fā)事件后應變能力差的現(xiàn)象。這樣的成長方式真的是孩子需要的嗎?是對孩子最正確的嗎?
從古至今中國人一直把教育最為重中之重。正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孩子從小接受的教育模式和知識將會是影響他一生的財富。正是因為這樣,我們才更應該注意孩子在教育這方面的問題,有的家長認為把最好的給孩子便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但是這真的對孩子好嗎?
古時候孔子便提出了“因材施教”這一理論。所以說,最貴的不一定是最適合孩子。我們要從根本上去尋找孩子需要什么,或者是在孩子的教育中缺少了什么。這個便需要我們在平時生活的時候多關心孩子的學習和生活,要注意孩子在做一些事情時的情緒,感覺到一些異常時,便要及時的與孩子進行溝通,了解為什么會這樣。還要定期的與孩子做些溝通,了解孩子的一些變化。要給予孩子一些來自于家庭的關心和愛護。
還有一些家長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還停留在上一輩的教育思想上,那便是“棍棒下面出孝子”。這種教育方式確實是很多的家長都經(jīng)歷過的,甚至有些家長把這種教育方式奉為寶典。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動不動就是打,還本著不打不成材的,覺得打他是對他好的心理去教育。但是不知道這樣的家長有沒有想過這樣的教育到底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在這樣的棍棒教育下的大部分孩子確實比一般的孩子更加的聽話,但這不是因為他懂得了我們所給他講的道理,只是因為他怕你們了,怕你們的棍棒了。甚至個別孩子還會產(chǎn)生心理陰影。這樣的教育方式是不可取,適當?shù)拇蚴强梢缘?。但是動不動就打這樣是不行了。
在孩子的教育上家長們還可以從小開始對孩子進行“德”、“仁”、“義”、“禮”,這方面的教育,要讓孩子從小就重品德,懂仁義,有禮貌。當孩子從小就懂得這些以后將會使他在學習和生活中受益匪淺。誰不喜歡懂禮貌的孩子啊。
在孩子的成長歷程中,家中永遠都是最立體的教材。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不管各位家長是什么工作的,我們都應該在生活中為孩子做一個的正面的教材,不要孩子因為你的一些言行而導致對這個社會的理解產(chǎn)生偏差。
當我們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要想想這樣做會對孩子產(chǎn)生怎么樣的影響。我們要在生活中為孩子以身作則,要為孩子們樹立一個正面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