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該如何選擇?
讓咨詢顧問主動聯(lián)系你吧!
親子教育夏令營小編了解到,通常家長可能會反對要孩子們死記硬背的教學方法,但在國學教育中要讓孩子一下全明白其中的道理再去記憶就比較苦難,只有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消化后才能領悟其中的內(nèi)涵,而銘記于心是領悟前很關鍵的一步。
【理念】在兒童時期給孩子播下“中國靈魂”的“文化種子”
英國哲學家懷特海曾經(jīng)說過,教育就是忘記在學校所學的一切之后剩下的東西。國學經(jīng)典教育終極目的,正是那些“剩下的東西”,而那些“剩下的東西”正是讓我們中國人之所以成為“中國人”的“中國靈魂”。
國學文化核心是中華民族價值觀,這就是“中國靈魂”。在兒童時期播下這樣的“文化種子”,就為孩子終生發(fā)展奠定基礎。
“國學之美,美在境界,美在德操,美在悲憫。我們只想在學生內(nèi)心種下文化的種子,是傳統(tǒng)的、純粹的、正宗的中國文化種子,等這顆種子發(fā)芽時,便是我們期待的‘成人之美’。”王崧舟校長說。
【做法】不求甚解,先有量的積累才能有質(zhì)的飛躍
所謂習得,就是一種“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般的浸潤和熏陶。文化種子的習得,是長期涵泳的結果,是真正的童子功。學校所遵循的習得法則有:
親子教育夏令營法則一:求略懂。學校主張學國學“不求甚解”,主張“未曉不妨權放過”。因為經(jīng)典感悟是一輩子的事情,機緣一到學生自然就會“豁然開朗”、“恍然大悟”。
親子教育夏令營法則二:求量變。13歲以前是孩子記憶力的黃金時期,這個時候記東西最多,最不容易忘記。所以應該好好利用這一段時光,多讀多誦,大量積累,從量變到質(zhì)變。千萬不要白白浪費孩子的黃金時間,“莫等閑,白了少年頭”。
親子教育夏令營法則三:求熟記。熟讀精思、熟能生巧、耳熟能詳、瓜熟蒂落。文化種子要扎根,關鍵是一個“熟”字。知而不熟、讀而不爛,經(jīng)典就如同浮萍斷梗,是永遠無法在學生的精神世界中扎根的。
為了讓孩子們熟記古文,學校制定了詳細的學習規(guī)范:每天早中晚各誦讀10分鐘國學經(jīng)典,語文課前三分鐘背誦古文,每周一節(jié)國學課,每月進行一次誦讀查考,每學期舉辦一次誦讀大賽,每年進行一次國學文藝表演。多樣的形式,細致的計劃,讓拱小的孩子們每天都滲透在國學的氛圍中。
親子教育夏令營法則四:求自悟。對于兒童熟記的經(jīng)典文字,他們究竟懂不懂、懂到什么程度,作為教師的我們都沒有必要太過頂真。能解釋的,不一定就是懂了;不能解釋的,也不一定就是不懂。至于學生何時悟入,則要看機緣和造化,有的可能當下即悟,有的可能一輩子都悟不了。
學校致力于“大國學”的構建。所謂“大國學”,就是在點點滴滴、時時處處的生活環(huán)境中感受、領悟、積累、遷移國學經(jīng)典。
閱讀上一篇:幾種強化小學生行為習慣的方法
閱讀下一篇:杭州聚冠教育夏令營帶領孩子回歸內(nèi)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