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印象:倫敦,隱沒的舊日時光…
倫敦是一座多面臉孔的城市。
蘭姆的倫敦,是一個熱烈的戀人、一個取之不盡的寶藏:狄更斯的倫敦,是一座被天使遺忘的城市,到處是乞討者和流浪漢,滿街游走的都是不安的靈魂;濟慈的倫敦,憂郁而寂寞,只有夜鶯的歌聲在深夜里裊裊地回響;雪萊的倫敦,是一個殘酷濕冷的冬天,盡管冬天來了,春天已并不遙遠,但他,卻沒能等到倫敦的春天。
許多作家在描述倫敦時,都不可避免的寫到倫敦的天空。于是那些沒有來過倫敦的人都跟著相信倫敦的天一定是灰色的,我亦是如此。可是真的來到這座城市,我才發(fā)現(xiàn)倫敦的天是比灰色豐富的多的色調(diào)。后來我在英國國家美術館里看到印象派大師莫奈的作品,他利用光色與空氣的表現(xiàn)效果,把倫敦的天空畫出幽幽的紫色。那種神秘的紫色,有質(zhì)感,有氣味,也有張力。
來到這座城市讓我想到了一連串的名字:莎士比亞、華茲華斯、狄更斯、濟慈、雪萊…….往者已逝,但來者仍吟唱著100年前的那首詩:當你老了,頭發(fā)花白,睡意沉沉,倦坐在爐邊,取下這本書來,慢慢讀著,追夢當年的眼神,那柔美的神采與深幽的暈影……..
此時,我眼前的英國是一張明信片,從倫敦眼居高臨下地望下去,滿眼是維多利亞式的建筑、穿梭忙碌的紅色巴士、古典中夾雜現(xiàn)代氣息的房子以及同樣熙嚷的人群。慢慢抬起頭,再看遠一點,密密麻麻的樓房充滿了英國風情,橙紅色的墻壁、琳瑯滿目的街頭雕象盡收眼底,盡管擁擠卻明暗分明。陽光下金碧輝煌的大笨鐘,帶著英國特有的氣息,雄偉地落在這片土地上,見證著歷史也創(chuàng)造著歷史,仿佛在對我說:對,這就是英國。頃刻間,我仿佛聽到了她的喘息,滴答、滴答,和我分明的心跳聲混在一起,分不清彼此。
與北京相比,英國就慵懶得多,也安靜得多。那里的天很低,幾乎整日被牛奶般的白云覆蓋。在倫敦市中心有很多連成片的小別墅,看不到那種全是玻璃的寫字樓,那里所有的建筑都統(tǒng)一成一種調(diào)調(diào),平和又穩(wěn)重。倫敦的路也比北京小很多,自然汽車不會太多。漫步在這樣的路上,瀏覽身邊小店櫥窗里精致的商品,腳邊不時飛來一群鴿子,相當愜意。天空的云飄的很快,有時會露出一束金色的陽光,灑在象牙色的大理石建筑上。那種時候,我常常不自覺駐足凝視這神一般的光景。
英國可以說是讀書人夢寐以求的天堂。就拿倫敦來說吧,市內(nèi)有數(shù)之不清的博物館,藝術館,畫廊和圖書館。最讓人欲罷不能的,是它們絕大多數(shù)都是免費向公眾開放的。你可以在早上徜徉在大英博物館的穹頂下,飽覽非洲的木雕,古希臘的神殿柱,埃及的木乃伊,中國的唐三彩……還可以到博物館附屬的圖書館,認真研讀里面浩如煙海的藏書,讓人類壯麗的文明史,一一展現(xiàn)眼前。而在下午,則可游覽自然史博物館,聽聽恐龍的吼叫,看看生命的奇跡。如果你對學術有興趣,倫敦的博物館足以讓你眼界大開,也足以讓你的心中萌發(fā)出永遠留在倫敦的愿望。當然了,英國最經(jīng)典的教育還是她的大學。師資如何優(yōu)越,圖書、器材如何完備,學子如何聰明,制度如何完善,就不用詳細說了。值得一提的是大學的校園環(huán)境。大學通常沒有圍墻,顯得開放又與周邊環(huán)境協(xié)調(diào)。校園里風景優(yōu)美,環(huán)境整潔,在牛津等老牌大學,還能找到數(shù)百年歷史,至今仍在使用的教室,飯?zhí)?。而且,英國的大學大都有自己的博物館,真是校外校內(nèi),到處都洋溢著濃濃的學習氛圍。
最喜歡:劍橋式的古典美
早上從倫敦出發(fā)去劍橋鎮(zhèn),一路上心里夾雜著一鐘怯怯的激動和難抑的興奮.
初遇康河,便覺得驚喜.我原以為康河之美,大概是一種色彩厚重且濃烈的油畫之美,可是,來到康河岸邊,才知康河水其實是寧靜且收斂的,甚至還有幾分羞澀.這樣的美感,最具靈性,所以更像是中國傳統(tǒng)的水墨之美,難怪像徐志摩這樣多情的人,也甘心做一條水草,藏匿于康河的柔波里.
也許只消一天就能逛完劍橋,然而靜靜地呆上一段時間,才能觸摸到劍橋的靈魂,32個學院各有特色。至今人們還在爭論徐志摩在哪一座橋上吟出《再別康橋》的句子。在劍河的水上靜靜漂一段,難免涌起詩人般的情懷。80年前徐志摩或許做夢都不曾想到,當他在劍橋的國王學院當了一年的旁聽生后,面對劍河景色寫下的《再別康橋》完成了日后中國人對劍橋最早的啟蒙。
那么劍河上哪一座橋是徐志摩的“康橋”呢?尋找徐志摩的“康橋”不僅成了志摩迷的一個有趣話題,更成了游劍橋的一個經(jīng)典。甚至還有游人捧著徐志摩的詩,穿梭在劍河上那一座座充滿靈性的橋間,看看哪座橋邊“垂著河畔的金柳”,又看看哪片水域里“軟泥上的青苔,在水底招搖”。
國王學院的大教堂從都繹王朝修到斯圖亞特王朝,歷經(jīng)享利七世,亨利八世以及英格蘭王詹姆士一世。教堂有全世界跨度最大的拱形屋頂以及最大的管風琴,英國每年的新年唱詩全都安排在此舉行并向全世界轉播。
Charming scenery: Oxford
令我著迷的風景屬于牛津。在這座由科茲沃石筑成的“尖塔城”里,散落著各個學院,路上少有汽車,學生們?nèi)齼蓛沈T著單車談笑著打我身旁一閃而過。放眼望去,盡是棕黃的房子,青黑的馬路,沒有一絲突兀的色彩。作為大學城,牛津彌漫著濃濃的書卷氣,這也使得牛津仿佛是一方未沾染塵囂的凈土。每個學院都有自己的教學樓、宿舍、圖書館和教堂。《哈利波特》中霍格沃茲的很多鏡頭都是在牛津完成的。聽這里的中國留學生說,牛津的大學生活很豐富,由于學期很短,學生有更多時間組織自己的活動。而一對一的導師制保證了牛津在世界大學中的領先地位。我們只在這里停留了短短的一天,牛津古樸的風景會讓人不知不覺就沉醉了,仿佛一不小心穿過了九又四分之三月臺,來到了夢幻般的異度空間。
我在這里享受了一個美好的中午,進入牛津某個學院的食堂,陽光透過玻璃射進來,能看到塵埃能與墻上的油畫一起生輝。而這一排一排的長桌讓人想起了哈里波特里的四個學院。兩排餐桌后面有一排書架,上面放著一些似乎已有百余年無人瀏覽的書,是1898年出版的原書。而在餐廳的門外,還是草坪和遠處的建筑。除了幾部寶馬和賓利車之外,這里和500年前估計沒什么分別。
在這里,除了彬彬有禮的紳士、優(yōu)雅從容的淑女、精致可口的英式下午茶;英國在她的傳統(tǒng)面紗下還有活潑的另一面——讓全世界小女孩兒癡迷的愛麗絲夢境;騎著光輪2000的哈里波特;偷吃胡蘿卜的彼得兔……
“遲到了!遲到了!”一切都從這只兔子開始,揣著懷表,急速快跑;好奇的愛麗絲于是尾隨其后,卻跟著掉進了兔子洞,開始了她奇妙的旅程。涂了油漆的玫瑰花是想像世界的作品,進入奇幻世界的兔子洞卻是確有其地——牛津大學的基督堂學院,穿過農(nóng)舍一般樸素的入口,貼著牛津最長的圍墻,繞過回廊、走上大廳……
逛完基督堂學院,對面就是“綿羊商店”,位于圣阿爾德茨街83號的這家雜貨小店已經(jīng)高齡500歲。當年卡洛爾帶著愛麗絲逛完植物園就會來這里喝一杯熱巧克力。200多年,那一杯熱巧克力是否依然香濃醇厚?
懷念:在Home stay的 日子
是時候該說說咱的Home stay了,Lindar是一個可愛的英國老太太,住在她的家里我們感覺很幸運,因為她的廚藝足可以為“Hell is where English were cooks” 這句話“平反”了。晚飯是我們最期待的,她往往帶給我們驚喜,比如她頗具中國特色的“蓋飯”和“炒面”,味道還真不錯,我總在想她沒有醬油又不會炒菜怎么會冒出這種香味?!家里總是保持干凈整齊,讓我們很是感激,離別的那天她把我們送到集合地點,說再見時我的眼里分明有了些淚花,半個月的相處,此時就要離別還真有許多不舍。在她溫暖的家里我們零距離的體驗了英國人的家庭生活,感觸頗深!那套至今已保留百年的禮儀習慣已滲透在英國人的平常生活中,讓你時時想到這個國家的紳士風度和淑女風尚。Lindar,我們會想你!
倫敦:還想再回來
向往過倫敦,走進了倫敦,感受了倫敦,喜歡了倫敦。盡管十幾天很短暫,但卻是最難忘的美好時光!倫敦,等我,我會再一次走進那些讓我留戀的大街小巷;再一次去聆聽大本鐘的心跳;再一次在大英博物館的長廊里徘徊著追尋歷史,去靜靜地品味這個古老的城市散發(fā)出的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