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柳先生文集》后序
穆修
唐之文章,初未去周、隋五代之氣;中間稱得李、杜,其才始用為勝,而號專雄歌詩,道未極其渾備。至韓、柳氏起,然后能大吐古人之文,其言與仁義相華實而不雜。如韓《元和圣德》、《平淮西》,柳《雅章》之類,皆辭嚴義偉,制述如“經(jīng)”,能崒②然聳唐德于盛漢之表,蔑愧讓者,非二先生之文則誰與?
予少嗜觀二家之文,常病《柳》不全見于世,出人間者,殘落才百余篇。韓則雖目其全,至所缺墜,亡字失句,獨于集家為甚。志欲補得其正而傳之,多從好事者訪善本,前后累數(shù)十;得所長,輒加注竄。遇行四方遠道,或他書不暇持,獨赍《韓》以自隨。幸會人所寶有,就假取正。凡用力于斯,已蹈二紀③外,文始幾定。而惟柳之道,疑其未克光明于時,何故伏其文而不大耀也。求索之莫獲,則既已矣于懷。不圖晚節(jié),遂見其書,聯(lián)為八九大編。夔州④前序其首,以卷別者凡四十有五,真配《韓》之巨文與!
書字甚樸,不類今跡,蓋往昔之藏書也。從考覽之或卒卷莫迎其誤脫有一二廢字由其陳故劘⑤滅讀無甚害更資研證就真耳。因按其舊,錄為別本,與隴西李之才參讀累月,詳而后止。
嗚呼!天厚予者多矣。始而饜我以《韓》,既而飫我以《柳》,謂天不吾厚,豈不誣也哉!世之學(xué)者,如不志于古則已;茍志于古,求踐立言之域,舍二先生而不由,雖曰能之,非余所敢知也。
天圣九年秋七月,河南穆修伯長后敘。
選自《宋文選》(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0版)
【注】
①唐柳先生:指唐代柳宗元。
②崒:zú,險峻。
?、奂o:古代以十二年為一紀。
?、苜缰荩褐竸⒂礤a。劉曾為夔州刺史,故稱。
?、輨簃ó,磨。
參考譯文:
唐代的文章,一開始并未去除掉周、隋等五代的文風(fēng)。中間值得稱道的李白、杜甫,他們的才華開始因文章見長,但專以擅長歌詩著稱,表現(xiàn)于文章的道尚未全部完備。到韓愈、柳宗元興起,這以后才大寫可與古人比美的文章,他們的語言(形式)和仁義(內(nèi)容)相一致,如同花與果的關(guān)系,毫不駁雜。如韓愈的《元和圣德》《平淮西》、柳宗元的《雅章》之類的文章,都是語言嚴謹文義嚴密,表達如經(jīng)典一樣,能夠使唐王朝的功德高立于盛漢之前而無所愧讓,除了韓、柳二先生的文章推許誰呢?
我少時就愛看韓柳二家的文章,常為柳文不能完全地出現(xiàn)于世間而感到遺憾,那出現(xiàn)于世間的,殘破零落才有一百多篇。韓文雖然看得到全部,但字句脫落,在各家文集中數(shù)它最突出。我有志于還它本來面目,然后把它傳播開去,于是多次從熱心人處尋訪善本,前后積累了幾十本,找到好的,就加以注釋和修改。遇到出遠門,或者別的書沒有工夫帶,就只隨身帶著《韓》文,如果幸運地遇到他人珍藏的韓集,就向他借來校正自己的韓集。在這方面花費力氣,已超過二十四年,文稿才差不多定下來。而只有柳宗元的文章,我懷疑它未能在當(dāng)時光芒顯耀,不然為什么真文隱藏而不能顯耀于世?尋求柳集而無所收獲,就在心中放棄這事了。沒想到晚年,竟見到了柳宗元的書,串聯(lián)起來有八九厚冊。劉禹錫在書的前面有序,按卷目共分四十五編,真真地能和韓愈的巨著相配?。?/div>
書上的文字很樸拙,不像現(xiàn)在的,大概是曾為人所珍藏的書。從考證角度看,有的整卷沒有遇到錯誤和脫漏,倘若有一兩個廢字,也是由于陳舊而磨掉了,對閱讀也沒有什么妨礙,還能幫助研究考證來求真相。于是核對舊本,記為別本,和隴西李之才參研校讀了幾個月,詳實后才停下來。
哎呀,老天爺太厚待我了。一開始拿韓文滿足我,接著用柳文滿足我,說老天爺不厚待我,難道不是誣蔑嗎?世上求學(xué)的人,如果不立志于學(xué)古文就算了;如果有志于學(xué)古文,希望進入文壇,倘若不經(jīng)由學(xué)習(xí)韓、柳的途徑,即使說能夠達到目的,但也不是我所敢茍同的。
掃微信二維碼,實時關(guān)注最新冬夏令營動態(tài)
開心冬夏令營微信公眾號
開心夏令營小程序二維碼
開心夏令營顧問掃碼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