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有一些中國人所沒有的禮節(jié)。譬如聽見旁邊別人打噴嚏,不管是否認識對方,都要說一聲“Gesundheit!”,可以直譯成“祝你健康!”,聽上去像祝酒詞,有點怪,所以“祝你健康”沒有像“胃口好”那樣在中國留學生那里得到推廣。有德國朋友問我“Gesundheit!”用中文怎么說,我只好直言相告中文里沒有相應的說法。“那么,如果聽到別人打噴嚏,你們怎么辦呢?”我那朋友好奇地問。“如果是熟悉的朋友或者同事,可以問他是不是感冒了。如果是年輕的朋友,可以開他的玩笑說有人想他了,如果是不認識的人那么什么都不用說。”聽了我的回答,朋友聳聳肩膀說:“你們中國人的禮節(jié)這么復雜啊。”過了幾個星期,這位朋友忽然給我打電話,喜滋滋地告訴我他在一本書里讀到北京人聽到別人打噴嚏會說:“長命百歲!”或者簡稱“百歲!”我不是北京人,也無從考證這種說法的真實性,不過姑妄聽之吧。
德國人還有一個比較特別的禮貌用語,比如他們晚上在路上和朋友偶遇,閑聊了幾句,告別的時候,或者晚上到親戚朋友家小坐,要走的時候還不晚,他們就不說“晚安”,而是說:“Einen sch?nen Abend noch.”,大意是“祝你今天晚上剩下的時光過得愉快。”中文里沒有類似的說法,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人可能會說:“不打擾了,你們好好休息吧。”或者“不打擾了,你們繼續(xù)忙吧”,和“Einen sch?nen Abend noch.”的意思還是不太一樣。
當然,不同語言的禮貌用語沒有辦法一一對應,實際上也沒有必要。不過它們大部分都是相通的,譬如“你好”、“請”、“謝謝”、“對不起”是任何語言中都有的詞匯,所有的外語課本里前一兩課的課文里都少不了“你好”,“再見”,“謝謝”,它們代表著普遍的人性。但是同時也應當看到,一個國家的國民的文明程度與社會的發(fā)展水平有很大的關系,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做“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德國經濟發(fā)達,國民生活富裕,受教育程度高,德國人也就表現(xiàn)出較高的素質。他們從小就開始學習“謝謝”、“不客氣”、“對不起”這類禮貌用語。父母和老師不厭其煩地在每個生活的細節(jié)上提醒孩子注意禮貌用語,等他們長大以后,無論從事何種職業(yè),學識高低與否,都能夠在許多小事上體現(xiàn)出良好的教養(yǎng)。
掃微信二維碼,實時關注最新冬夏令營動態(tài)
閱讀上一篇:德國公共服務人員禮貌特點
閱讀下一篇:法國人的服飾禮儀
常見問題
最受歡迎的線路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