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夏令營小編了解到今天占地近五千畝的園子是由1909年的留美準備校園演化而來。東西、南北兩條主干道串起不相同年代的景物,疊印著不相同年代的芳華。
進西校門,沿東西主干路一路向東,在路的中點,左手邊有一座以灰白為主色彩的三拱石“牌坊”,大拱兩側各嵌兩根陶立克西式立柱,門楣上高懸清末要臣那桐親題的“清華園”匾額———這是建校之初的主校門,現(xiàn)在被稱為“二校門”。
以二校門和堡壘相同的大禮堂為軸心,兩邊散布著清華書院、同方部、科學館、圖書館等清華早期修建,盡是西洋個性,由同樣為北大燕園定下修建主調(diào)的美國修建師墨菲(HenryK.Murphy)設計。大草坪東側的清華書院和同方部延續(xù)了二校門的色彩。清華書院是一座德國古典主義個性的二層修建,處于軸心北起點的大禮堂是美國古典主義個性修建,聽說當年修建它的一磚一石都是從美國運來的。園子里再沒有哪座修建像它相同直白地提示大家當年老羅斯福政府將庚子賠款對折退回,清政府外交部用以辦“留美訓練校園”的歷史。解放初期,這座“美帝建筑”險些被推倒。大草坪西側的科學館和大禮堂后頭的圖書館也都是紅磚建筑。1919年初建成的時候,一層樓鋪設玻璃地板的圖書館讓學生們興奮而好奇,科學館“更是神奇,樓下的空調(diào)大風機一轉(zhuǎn),館里四季如春”。季羨林先生說,“清華讀過書的人,誰也不會忘記兩館,一個是體育館,一個就是圖書館。光是那一座樓房建筑就令人神往。淡紅的外墻,高大的玻璃窗上,爬滿了綠葉葳蕤的爬山虎。”爬山虎今天依然繁茂,曹禺當年伏案寫《雷雨》時坐過的栗色木椅被一排排現(xiàn)代學子占據(jù),字典、參考書在桌面上堆出一座一座的小丘,可以無線上網(wǎng)的筆記本電腦遮住了主人的臉。每到期末或者GRE、“托福”的考期,等待進館的“之”字長龍在清晨五六點鐘就逶迤出老遠。晚上10點鐘,圖書館的燈次第熄滅、館前整齊排列的自行車漸次搖著嘎巴脆響的鈴聲遠去的時候,緊鄰圖書館的西操(西大操場的縮語)卻漸漸熱鬧起來,隔著百步的距離就可以聽到晚鍛煉人的足音和笑語,驚起操場南邊荒島上的棲鳥,卻無法驚擾荒島樹林里的小情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