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正陽門的時候,我說過去皇帝一年要走兩次正陽門,一次是去先農(nóng)壇耕地另一次是到天壇祭天。天壇占地廣闊,整個面積比故宮還要大些,天壇分為內(nèi)壇和外壇,天壇的主體建筑是祈年殿、皇穹宇和圜丘,它們分布在天壇的南北縱軸上。在天壇里,隨處可見極具象征意義的建筑,就連天壇的外墻也是南方北圓,象征著天圓地方。北京夏令營行程路線>>>
說到天壇就不能不提兩個去處,一個是祈年殿,祈年殿最早并不是圓的,祈年殿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02),最早被命名為“大祀殿”,它是一個矩形的大殿,里面分別寓意四季、十二月、十二時辰以及周天星宿,是古代明堂式建筑僅存的一例。另一個就是天壇里最著名的回音壁了,回音壁向世人展示了中國古人精湛的建筑水平,整個回音壁的壁墻堅硬光滑即使與現(xiàn)代建筑相比也不煌多讓,如此光滑的壁體可以良好地反射聲波,而在古代中國,數(shù)學是個很發(fā)達的學科,圓周率十分精確,這為聲波可沿墻內(nèi)面連續(xù)反射打下了堅實的數(shù)學基礎(chǔ),再加上光滑的壁體,這樣就有了回音壁。
嘉靖十九年(1540年),將大祀殿改為大享殿,同時,方方正正的建筑被圓形建筑所取代了。這就有了現(xiàn)在我們常見的可以代表天壇的祈年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