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不同的家庭中成長是不一樣的,我們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習慣也就是這樣形成的,少兒心智教育專家表示好習慣的養(yǎng)成在于從小從身邊抓起,那些不好的也都是這么來的,主要還是源于父母的教育。
首先,習慣源自模仿。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鼓勵孩子學習良好的習慣,但自己卻無法做到。嬰幼兒模仿力極強,大人一言一行容易為孩子所吸引、模仿,進而造成一些不良習慣的養(yǎng)成。所謂言傳身教,所以父母自身的作法給孩子的影響更大。比如:大人睡眠時間晚、吃飯時間不固定或邊吃邊看電視、用完東西隨手放置、在家鼓勵孩子學習孔融讓梨,而在公共汽車上卻與老人、兒童搶位子,或者在“禁止入內”的牌子下讓孩子爬到雕塑上擺pose等等。
其次,習慣是行為不斷重復制造出來,并根據自然法則養(yǎng)成的。
一個動作、一種行為重復N次就會成為習慣。大哲學家柏拉圖有次就一件小事毫不留情地訓斥一個小男孩,因為這個孩子總在玩一個很愚蠢的游戲。小男孩不服氣:“您就為這一點小事而譴責我?!”“你經常這樣做就不是小事了”柏拉圖回答說,“你會養(yǎng)成一個終生受害的壞習慣。”
的確,重復的力量是巨大的,一旦形成,就會不自覺地在這個軌道上運行。如果是好習慣,孩子會終生受益;反之,就會不知不覺地害了孩子一輩子。所以,父母應密切關注孩子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避免重復造成的不良習慣,抓好“第一次”,哪怕是挖鼻孔這樣的小毛病,也要及時發(fā)現并設法制止。
最后,縱容形成不良習慣。
很多孩子的不良習慣,都是父母縱容形成的。孩子第一次做錯事,父母一定要明確表明態(tài)度,予以制止,否則一旦形成惡習,就難改了。對孩子偶發(fā)的不良行為,也不應采取不聞不問的沉默態(tài)度,這也是一種縱容,一種心理暗示,會使孩子覺得沒什么大不了,于是放手做,終成惡習,貽害終生。
掃微信二維碼,實時關注最新冬夏令營動態(tài)
閱讀上一篇:參加寶雞心智夏令營重走父輩青春足跡
閱讀下一篇:參加寶雞心智夏令營學會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常見問題
最受歡迎的線路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