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名禮首先由家庭主人把孩子抱到門檻里.阿訇站在門口或門檻外,先對著小孩的右耳低念“班克”,即在清真寺宣禮塔上召喚教民上寺禮拜的宣禮詞.再對著小孩的左耳念“尕麥體”,即教民匯聚到清真寺后準備禮拜的招呼詞.然后,是男孩便在左耳里慢慢吹一口氣或輕輕咬一下耳朵,是女孩則在右耳朵里吹一口氣.據(jù)說,念宣禮詞、吹氣的意思是,把一個剛出生的小孩兒,由清真寺之外呼喚到清真寺之內(nèi),一生下來就要成為一個當然的穆斯林.當阿訇舉行這種儀式后,便從回教眾多的先賢中選出一個美名,告訴家里人,以示吉慶、俊美.男孩一般命名為“爾撤”、“努哈”、“尤素夫”、“曼蘇爾”、“大吾代”、“穆薩”、“爾里”、“曬爾東”、“葉爾姑”等等;女孩兒一般起名為“阿依舍”、“奴姑燕”、“海撒”、“法圖麥”、“賽里買”、“祖布代”等等.回族除以伊斯蘭教經(jīng)典上的圣賢人的名字命名外,還有以下命名法:有的以嬰兒的生日命名.如嬰兒出生在齋月,就命名為“來買丹”,出生在古爾邦節(jié)(寧夏有的地方稱為爾德節(jié)),命名為“爾德”;出生在星期五這天,則命名為“主麻”;出生在星期四,命名為“杜什兒”等等.有的以次序或排行命名.如二姐兒、三姐兒、四姐兒、老娃子等等.有的以動物命名.如牛娃子、牛虎子、羊羊、黑貓兒等等.還有的根據(jù)祖父母的年齡,以數(shù)字命名.如八十兒、七十兒、六十兒、五十兒等.有的先起一個經(jīng)名,四五歲后再起一個大名,回族叫官名或?qū)W名.還有的在經(jīng)名前冠以漢姓,使?jié)h姓與回回經(jīng)名相結(jié)合.如馬穆薩、王尤拜、黑牧杜爾、周合里肥等,也有終身用回回名的.回族的經(jīng)名,有不少都是簡化了的,如阿布冬拉希,簡稱阿布冬.穆罕默德簡稱穆罕子,且習慣在名子后面加一個“子”,如主麻子、尤舍子、尤拜子、麥燕子等等.
在舉行命名禮這天,有條件的要宰羊,一般的也要炸油香、馓子、花花等,請阿訇,送左鄰右舍、親戚朋友,以示慶賀.命名禮結(jié)束后,要用紅棗、白糖、紅糖、冰糖水等甜東西給小孩兒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