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班常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演出,于是一種以徽調“二簧”和漢調“西皮”為主、兼收昆曲、秦腔、梆子等地方戲精華的新劇種誕生了,這就是京劇。 在200年的發(fā)展歷史中,京劇在唱詞、念白及字韻上越來越北京化,使用的二胡、京胡等樂器。也融合了多個民族的發(fā)明,終于成為一種成熟的藝術。
將京劇稱作“北京歌劇”是因為京劇集歌唱、舞蹈、武打、音樂、美術、文學等于一體的特殊戲劇形式,與西方歌劇有類似之處。同時,在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它們都獲得了經(jīng)典性地位。
臉譜---象征性格和命運
在人的臉上涂上某種顏色以象征這個人的性格和品質、角色和命運,是京劇的一大特點,也是理解劇情的關鍵。簡單地講,紅臉含有褒義,代表忠勇者;黑臉為中性,代表猛勇者;藍臉和綠臉者也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黃臉和白臉含貶義,代表兇詐者;金臉和銀臉是神秘,代表神妖。
除顏色之外,臉譜的勾畫形式也具有類似的有象征意義。例如象征兇毒的粉臉,有滿臉都有白的粉臉,有只涂鼻梁眼窩的粉臉,面積的大小和部位的不同,標志著陰險狡詐的程度不同。一般說來,面積越大就越狠毒??傊?,顏色代表性格,而不同的勾畫則表示性格的不同。
民俗表演
舊北京的天橋一帶是北京平民的文化娛樂、飲食商業(yè)集中地區(qū),過去天橋一帶的生活今天都濃縮在新建的天橋樂茶園里了,是一座仿古建筑。大廳前設舞臺,內擺黑漆硬木八仙桌椅,兩廂有出售各種京味兒小食的門臉。身穿中國旗袍的服務小姐來回斟茶。代款也必須用中國的古舊銅錢----你可以在現(xiàn)場用現(xiàn)代貨幣兌換,真可謂是完完全全的舊時風貌。
茶園的節(jié)目也是一臺“民俗大串演”。流傳于民間的說唱雜耍,在這里依然有大批觀眾。最難得的是那種融洽熱鬧的氣氛。二、三好友圍坐一席,嘴里有吃的,耳里有聽的,眼里有看的,精彩之處和著眾人齊聲喊幾句“好!好!”---這時,你就成了一位地地道道的娛樂中北京人了。
春節(jié)---中國人的圣誕節(jié)
春節(jié)是中國農歷新年,一般在每年公歷一、二月左、右。如同圣誕節(jié)之于歐洲人,春節(jié)在中國是頭等重要的節(jié)目。在北京,春節(jié)的傳統(tǒng)色彩最為濃厚。節(jié)日氣氛從節(jié)前半個月就開始了,商店張燈結彩,延長營業(yè)時間,供應大量年貨。最具代表性的是彩燈和各種節(jié)令食品。1993年,為了保障安全,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頒布了禁放煙花爆竹的法規(guī),使放鞭炮這一傳統(tǒng)習俗成為歷史。
花會、廟會、燈會是春節(jié)至元宵節(jié)期間舉行的隆重的民俗活動。規(guī)模宏大、聲勢浩蕩,各種民間歌舞器樂,說唱表演和紅火熱鬧的年貨市場,是北京市民節(jié)日必游之處,也吸引著回鄉(xiāng)的港臺灣同胞和各國來客。地壇的雄獅鑼鼓、天橋的雜絕活、白去觀的打金錢銀等,空竹、風車、大糖葫蘆總上廟會上標志性的商品。1997年白龍?zhí)稄R會,7天里就吸引了120萬人去觀賞,足見其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