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陪”位置:主陪是請客一方的第一順位,即是請客的最高職位者,或陪酒的最尊貴的人。位置在正沖門口的正面。主要作用基本就是莊主,把握本次宴請的時間,喝酒程度等。
2、“副陪”位置:副陪是請客一方的第二順位,是陪客者里面第二位尊貴的人。位置在主陪的對面,即背對門口。傳統(tǒng)意義上,這個位置應(yīng)該坐請客買單的人。但隨著近幾年請客腐敗之風(fēng)的盛行,一般情況下,陪客者是傾巢出動,因此實際上,掏錢這樣的小事是用不到第二順位的請客者親自出馬的,所以,這個位置更多的是帶動客人喝酒。
3、“三陪”位置:這是近幾年剛剛流行起來的一個稱呼,實際上這個位置跟上面所說的“主陪”和“副陪”的稱謂,在山東省內(nèi)各個地方規(guī)矩并不太一樣。有些地方是沒有這個位置的,但在濟(jì)南,好像有愈演愈烈的趨勢。位置在主陪的右手邊第二位置。他的主要作用是跟主陪一左一右把“主賓”夾在中間,便于照顧。大家如果對當(dāng)?shù)仫L(fēng)俗不是特別了解的話,不推薦大家坐這個位置。
4、“主賓”位置:主賓是客人一方的第一順位,是客人里面職位最高者或地位最尊貴者做的地方。位置在“主陪”的右手邊。由于許多人對山東喝酒的猛烈程度有所顧及,所以對山東規(guī)矩略知一二的外地客人,有時會選擇讓酒量大的人來做這個位置,這是不對的。請客的規(guī)矩更多的時候?qū)嶋H是一種禮儀,實質(zhì)還是一個尊重。如果出現(xiàn)上述的情況,實際上真正的主賓不會少喝多少,名譽的主賓一般會被灌倒(因為你不是最尊貴的客人卻坐在主賓位置,只是因為你能喝酒,做客的肯定要把你陪好),所以客人會得不償失,切忌切忌?。?!
5、“副主賓”位置:是客人一方的第二順位。位置在“主陪”的左手方。
6、“三賓”位置:副賓是客人一方的第三順位。位置在“副陪”的右手方。
7、“四賓”位置:副賓是客人一方的第四順位。位置在“副陪”的左手方。
餐桌上的位置基本就是這些。需要指出的,以上所列示的“主陪”“主賓”“副陪”“副主賓”這四個位置在整個山東省是全部一樣的,把方向列反了,會很尷尬的。“三陪”的位置在個別地方是比較講究的。“三賓”和“四賓”在大部分的地區(qū)是這樣劃分的,但在個別地方規(guī)矩略有不同。例如我知道有些地方第三順位以后的客人是依次排列在“主賓”和“副賓”之后,俗稱“往上座”。大家在無法準(zhǔn)確把握當(dāng)?shù)仫L(fēng)俗的時候,可以“不便應(yīng)萬變”,就是按照主人的安排來坐,防止出現(xiàn)疏漏。
從上面說得可以看出,整個位置是按照“主陪”位置的確認(rèn)而來的。那么如何確認(rèn)“主陪”的位置?有兩種辦法。一是餐巾的擺放。一般情況下,由于各地餐巾的折疊方式不同,從形狀上很難區(qū)分。但有一點,在山東全省是統(tǒng)一的,即主陪的餐巾折疊是最高的,或者主陪位置的餐巾顏色跟其他不同。二是筷子。比較正規(guī)的酒店,主陪和副陪位置的筷子是各兩雙,俗稱“公筷”。公筷的作用下面會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