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難免會犯點(diǎn)錯,可是我們不應(yīng)因他犯過錯,就對他全面的否定,在此我們可以就事論事,而不是事事對孩子做評判。
當(dāng)你走進(jìn)孩子的房間,一眼就看到凌亂的書桌上到處扔著畫筆和紙張,還有東倒西歪的顏料瓶也全都被打開了,但是這時孩子卻跑到一邊去玩積木。此時,你會說什么呢?
很多家長會忍不住劈頭蓋臉朝著孩子大喊:“你這個孩子怎么回事?用完也不知道把畫筆和顏料收好,真是白給你買這么貴的東西了,簡直就是浪費(fèi)。”
此做法并不能幫孩子改正行為,相反還向孩子傳遞了這樣一個信息:你是個壞孩子。孩子的自尊心會因此受到傷害。
不如試試采取陳述事實的方式,比如說:“寶貝,畫完畫要把顏料蓋嚴(yán),要不然它們會干掉的。畫筆和紙張也收好,要不然別人都沒法用桌子了。”相信這樣能更好地幫助孩子認(rèn)識到自己行為上的不足,并及時糾正過來。
與孩子溝通時,要盡量避免從品行、能力等方面評判孩子,孩子不會因此產(chǎn)生負(fù)面情緒,也比較容易思考大人所陳述的事實,進(jìn)而在行動上配合你。在此過程中,孩子自然也學(xué)會了為自己的行為負(fù)責(z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