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一位教育家說過,愛孩子是老母雞都會做的事。按理說,我們就更會愛孩子了??墒聦嵣蠀s未必如此。因為我們很多人只有愛孩子的心,卻不懂得如何去愛孩子。甚至可以說,很多做父母的,做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用自己想當(dāng)然的愛,正在一點點地殘害孩子。最終,把孩子殘害得體無完膚而渾然不覺,依然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去“愛”孩子。
司馬光早在1000年前的《資治通鑒》里就提到這樣一句話:“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也就是說,如果愛孩子卻不以正確的方法去愛,結(jié)果就會害了孩子。我們對孩子的“愛”就成了孩子幸福的“殺手”。
巨人學(xué)校夏令營認(rèn)為現(xiàn)在的孩子,從小就受父母長輩的親愛,什么事都不做,只是坐吃等喝,學(xué)習(xí)也不用心 一個個的孩子,就這樣被“愛”成了小皇帝、小公主,總也不想吃苦,總也不想付出,總是那么自私自利。我曾聽過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是一個出租車司機講的:
他說:“我們家并不富裕,我和我愛人盡一切能力給我唯一的兒子好日子過。我們寧可吃得很差,也常給他買雞腿。有一天我生病了,我愛人看我身體比較虛弱,就把雞腿拿到我的面前說: 你吃這個雞腿吧,補充一下營養(yǎng)。 可是,就在我愛人把雞腿遞給我的那一剎那,突然 啪 一聲,兒子給了我愛人一個耳光,接著他吼道: 雞腿是我的! 我和我愛人都呆住了,心里難受得很,難道我們?yōu)樗隽四敲炊?,就不值這個雞腿嗎?”
我們的艱辛付出,和孩子的自私冷漠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
在古代的家庭中,父母是一個家庭的權(quán)威,尤其是父親,更是說一不二的。在吃飯的時候,都是長輩先動筷子,晚輩才能開吃。為什么今天,卻出現(xiàn)了這種“本末倒置”的現(xiàn)象?
我們做父母的已經(jīng)不習(xí)慣于先動筷子了,有了好吃的,也是讓孩子先吃。一家就一個孩子!父母承擔(dān)不起孩子有任何意外和閃失,于是,最好吃的,最好玩的,最好用的,都一股腦兒地呈現(xiàn)在了孩子的面前。為了孩子,我們奔波努力,就差把心掏出來給孩子看了。
但究竟是為什么,孩子對我們的付出熟視無睹呢?而且,他還學(xué)會了傷害我們的心,一開始也許并不覺得什么,我們已經(jīng)習(xí)慣了付出,甚至不計較回報。當(dāng)有一天,他的眼中真的容不下父母存在的時候,我們覺得心在滴血,我們心中那個可愛的他已經(jīng)不見了蹤影
所以,我們應(yīng)該停下“愛”孩子的腳步,思考一下,到底是哪里出現(xiàn)了問題。是不是我們已經(jīng)走入了愛孩子的誤區(qū)?
《你會愛孩子嗎?》這個書名就給我們反思,我們會愛孩子嗎?問問自己。書名下面還有一個副書名:走出愛孩子的30個誤區(qū)??磥?,的確是我們沒有把握好愛孩子的方式,走入了誤區(qū)。在這本書中,作者分上下兩篇來介紹這30個誤區(qū),上篇是給父母看的,下篇是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看的。
今天的父母只看重孩子的成績,而忽視對孩子孝道的培養(yǎng)。古人早就說:“百善孝為先。”“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德行,是一個人的安身立命之本,而孝道則是德行的根本。不教孩子學(xué)孝道,孩子就很難成才。今天有些青少年,做出的事情能令成人瞠目結(jié)舌,不敢相信,但如果他能有一顆孝心,他還有做這樣傷風(fēng)敗德、害人害己的事情嗎?當(dāng)然不能。這是作者在開篇就討論到的問題。而這個問題,也是最重要恰恰也是我們最容易忽略的。
書中還提到父母舍不得讓孩子吃苦,過度地保護孩子,對孩子有求必應(yīng),給孩子物質(zhì)與金錢上的獎勵,袒護孩子,甘愿做孩子的奴仆,無原則地遷就孩子,到處夸耀孩子,縱容孩子懶惰,舍不得讓孩子參加體育鍛煉,等等。原來,我們在生活中認(rèn)為的對孩子好的,是愛孩子的事,其實都錯了,那不是愛,而是害。
《你會愛孩子嗎?》這本書的下篇,說的其實是隔代教育的誤區(qū)。隔代教育,一般來說,很難做好,因為
祖父母這一輩比父母更愛孩子,愛得更加想當(dāng)然,這樣的話,孩子能健康成長嗎?能有責(zé)任感嗎?能有社會擔(dān)當(dāng)力嗎?當(dāng)然不會有了。
這本書不但指出了愛孩子的誤區(qū),而且還給出了愛孩子的正確方法。在書中,有案例,有論證,有分析,有感悟,有建議,有方法,可以說,給家長(包括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指明了愛孩子方向,列舉了有效的方法。
寫到這里,想起一句看似玩笑卻蘊含著深刻哲理的話:“你有了兒子,你就是兒子;你有了孫子,你就是孫子。”我們可千萬別在生活中“踐行”這句話。家庭成員,一定是各守其位,正本清源,家庭關(guān)系才能和諧,下一代才能真正教育好。
說一千道一萬,我們自認(rèn)為的愛,其實是溺愛,是無知的愛,是對孩子的傷害。都來看看這本書吧,看完之后,我們就知道智愛了,這才是真正的愛,孩子才會有光明的未來。我們對孩子到底是溺愛,還是智愛?還是讓我們自己算算這個賬吧!
最后,希望每一位有責(zé)任感,有教育敏感度的家長都能與溺愛說再見,與智愛一路同行。
掃微信二維碼,實時關(guān)注最新冬夏令營動態(tài)
閱讀上一篇:孩子早晚是射出去的箭
閱讀下一篇:讓孩子的記憶力越來越好的辦法
常見問題
最受歡迎的線路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