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暑假即將來臨,咸寧國學夏令營針對中小學心靈成長發(fā)展的需要,特開設琴棋書畫系列課程,提升孩子自我修養(yǎng),完善人格,從衣食住行、掃灑應對、待人接物等基本生活中學習為人處事之道。
國學是一個內化的過程,眼下可能看不到什么效果,但孩子在熟記后最終會在生活中找到對應,某天,我家孩子看到一干活的白發(fā)老太爺,她兩年前背誦過顏真卿的《勸學》,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她對老爺爺說“老爺爺,這現在就是白首方悔讀書遲”,當時覺得真是覺得前兩年背的詩,這么小竟然也能應用到生活中。又如國學夏令營的《弟子規(guī)》中“步從容 立端正 揖深圓 拜恭敬 勿踐閾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搖髀 緩揭簾 勿有聲 寬轉彎 勿觸棱 執(zhí)虛器 如執(zhí)盈 入虛室 如有人......
現代社會生活、工作、學習節(jié)奏加快,父母生活、工作的壓力非常大,從社會大環(huán)境乃至家庭小環(huán)境無形之中影響到青少年的成長,讓人變得越來越浮躁,很難定下心來內省,對青少年的成長非常的不利。
孩子參加咸寧國學夏令營都學到了什么?
【農耕實踐】中國農耕文化包含了眾多特色耕作技術、科學發(fā)明。中華文化有關遺存中出土了不少農業(yè)生產工具,為早期農耕文化的發(fā)達提供了實物證據,尤其是琢磨精制的石磨盤棒,成為我國所發(fā)現的最早的糧食加工工具。大家知道,三皇之首的伏羲教人們“作網”,開啟了漁獵經濟時代;炎帝號稱“神農氏”,教人們播種收獲,開創(chuàng)了農業(yè)時代。大禹采用疏導的辦法治水,推進了我國水利事業(yè)的發(fā)展,也促進了數學、測繪、交通等相關技術的進步。青少年通過農耕實踐體驗,進一步加強傳承中華文化具有良好的教育作用。
【國學誦讀】在美麗的大自然環(huán)境中誦讀、閱讀,無形之中將國學經典智慧滲透到孩子的內心深處,在將來的成長過程中,會成為他們人生的智慧導航。通過探求和認知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啟智向善,明禮涵德,修身養(yǎng)性。學孝行,以親父母;學友行,以尊賢良;學順行,以事師長;與現代文明社會相適應的新孝道文化。愛己、愛親、愛友、愛國、愛人民、愛世界。